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军事 >

叶挺将军的生平记事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2019年4月刊 编辑:记者 杨绍锋 时间:2019-04-12
导读: 叶挺将军1917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军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于1919年。叶挺将军为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广州起义叶挺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北伐名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万众一心

 
       叶挺将军1917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军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于1919年。叶挺将军为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广州起义叶挺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北伐名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他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英勇奋斗的一生。他在用革命武装反击反革命武装,创建人民军队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而立之年率部北伐,一路斩关夺隘屡建勋功,被誉为“北伐名将”。之后在大革命危难转折关头,参与组织了南昌、广州两大两大起义。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抗战期间出任新四军军长,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皖南事变”后五年铁窗生活不变其志节,一首《囚歌》使他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中华民族的英烈碑上,将永远雕刻着叶挺将军的芳名。

 
       叶挺于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地区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1911年入惠州府立蚕业学校。因
叶挺将军剪掉辫子反对清朝统治、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而被捕,获释后转入惠州府立中学。同年10月在武昌起义的鼓舞下,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校期间刻苦攻读军事课程,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并广泛研读进步书刊,探讨哲学和社会政治学。曾给《新青年》杂志写信,提出“道德根本之基”在于"觉悟",并表述其"振污世,起衰溺"的革命理想。
       191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参加援闽粤军。同年加入国民党。
       1919年,经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何子渊(何贯中长兄)引荐,在福建漳州加入建国粤军,任支队副官,并加入中国国民党,走上了追随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革命道路。1920年,孙中山命令建国粤军攻打桂系军阀莫荣新,黄皮径战役,叶挺一举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声名大振。后任粤军第1师少校参谋、工兵营营附。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他的部队炮轰总统府,叶挺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信仰三民主义转而信仰共产主义。
       1925年9月,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粤军)参谋处处长(12师36团团长),旋即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战役。不久奉命转往肇庆,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随第四军12师师长张发奎参加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获“北伐名将”之美誉,第四军亦有“铁军”之称,北伐军占领武汉后,部队大规模扩编,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南昌起义爆发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所属三个师中,一个师(蔡廷错)率部叛变,亲率一个师在汤坑被薛岳打垮,另一个师自师长周士第以下全部团以上军官离队出走,只剩滇军老将朱德率800人坚持了下来,后来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火种。
       1926年5月,率部北伐,担任先遣队,从肇庆、新会出发,向湖南前线挺进,讨伐吴佩孚。6月5日,独立团经过两天的战斗,击溃投靠吴佩孚的赣、粤部队4个团,攻占湖南攸县城,北伐军进入湖北通城县,当地有名的革命志士吴国珍等热血青年毅然投奔北伐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参与攻占湖北威宁汀泗桥。汀泗桥战役中正面部队进攻受阻后,他率部翻越大山出其不意抚敌侧背,大败守敌,并乘胜追击20余公里,夺取咸宁县城。继又率部参加进攻吴佩孚亲率重兵据守的贺胜桥,先以团主力突破敌军桃林铺防线,挨入其防御纵深,再以预备队相机投入,将反扑的优势敌人击退。在所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严令部队集中兵力支援主攻方向,接连突破印斗山、铁路桥等敌军核心阵地,占领了贺胜桥。随后,独立团连克桃林铺、印斗山等地,率部围困武昌。叶挺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隶属之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此时,第四军军长为张发奎。
       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办公,国民革命军进行了扩编或改编,叶挺被任命为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兼任第十一军副军长。
       1927年5月,夏斗寅叛变,袭击武昌。叶挺率部奋勇作战,打垮夏斗寅。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起义军进入潮州、汕头地区,在寡不敌众而遭失败的情况下,叶挺等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了香港。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叶挺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
       1928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接到党的通知,要他前往苏联。经香港、马来西亚、日本至苏联。由于先后受到李立三、王明的无端指责而决定退出共产党,加入由国民党左派邓“第三党”。
       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中国代表大会,会议虽充分肯定了广州起义的伟大意义,却没有给叶挺平反。
       1928年秋,叶挺到了德国首都柏林。先后流亡德国、法国等地,过了5年时间。以翻译德文文章为生,成为素食主义者。1930年春,周恩来来到柏林,发现叶挺对革命失去了信
心,与叶挺进行了促膝长谈,告诉他干革命不能考虑自我。周恩来的话对叶挺启发很大,旅居德国的廖承志等人也不断鼓励叶挺。
       1931年,国内形势的发展使得叶挺再也不能呆在国外了。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三省。他每天翻阅大量报刊,密切注意国内局势。但远居海外,消息毕竟太少,也来得太慢。为此,他离开了德国,来到澳门,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涯。
       1932年到澳门隐居。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错、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扣押。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1945年转押重庆中美合作所。叶挺的《囚歌》即写于这一时期。1946年3月4日获释。4月8日,在由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时年50岁。遗骨安葬在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解放后为了纪念叶挺将军,国家为叶挺将军修建了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占地面积为8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馆建在风景秀丽的卢屋山腰。展馆正门上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叶挺纪念馆”五个刚劲有力金光闪闪的大字。展览馆共分为八个展厅,大厅内竖立一座高达两米的叶挺汉白玉雕像。雕像两侧是李鹏同志以及国家领导人为展馆开馆题的词,“北伐名将,抗日英雄,铁骨铮铮,浩气长存”。李鹏的题词是:“学习和缅怀叶挺将军的革命斗志和历史功勋”。纪念馆用四百多件珍贵的文献、文物、图片,再现了一代名将叶挺将军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和他的高风亮节。
《囚歌》原文版(如图文)
题名:六面碰壁居士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到人的躯体哪能
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责任编辑:记者 杨绍锋
万众一心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