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文化 >

坚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积极应对变乱交织的挑战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于洪君 时间:2023-02-12
导读: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动荡变革期。一方面,人类社会生存繁衍的外部条件即自然环境持续恶化,直接表现为地球升温、冰川退缩、极地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物种减少速度加快、能源与资源日渐枯竭,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变
万众一心

作者 于洪君
       世界财经网讯:(邱玉兰 报道)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动荡变革期。一方面,人类社会生存繁衍的外部条件即自然环境持续恶化,直接表现为地球升温、冰川退缩、极地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物种减少速度加快、能源与资源日渐枯竭,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变得岌岌可危。另一方面,人类社会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即国际关系空前复杂。随着冷战后世界战略均势被打破,综合国力对比迅速改变,人类进步发展重心向东转移,大国利益深度交织又彼此冲突,国际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不断拓展同时又混乱无序。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同步推进,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彼此牵引,制度竞争与文明互鉴相辅相成。此起彼伏的地区冲突与肆虐全球的世纪疫情异常联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世纪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得到充分显示。
       在此形势下,我们要科学判断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国际战略格局和地缘政治环境变革方向,全面推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妥善维护并拓展我国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全面实践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同步的崇高理念。
       一、大国发展态势与大国关系走向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大国关系是整个国际关系体系的核心要素。大国关系的内涵与走势,决定着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方向和前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的主权国家增加到将近200个,多极化进程曲折发展。中美俄欧四大力量依然是多极化的主要推动力。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科技、金融、教育、军事以及国际事务中,拥有超出其他国家的明显优势,至今仍以“世界领袖”自居。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结盟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大国,货物贸易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越美国。欧盟是27国组成的一体化程度很高的区域组织,拥有共同的立法机构、执行机构、宪法和宪法法院,拥有统一的财政货币政策、外交和防备政策,带有联邦式国家的强烈色彩,俄罗斯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国民基本素质和国家综合实力,非一般国家可比。
       令人不安的是,当前大国关系极为复杂和紧张。美国凭借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在国际事务中获得的独特优势,肆意操纵国际组织,粗暴干涉别国内政、野蛮处理全球事务,试图凭借美元霸权和军事同盟来管理世界。欧盟与美国历史文化底蕴不同、地缘政治环境不同、发展诉求与安全关切不尽一致,但欧美双方基于相能相近的价值观体系和全球治理观,建立了牢固的、跨大西洋并影响全球的强权伙伴关系。
       中俄两国由于历史文化不同、发展道路不同、制度设计不同、治理方式不同、对外战略取向亦不同,被美国和欧盟视为战略性竞争对手、系统性或制度性对手。它们罔顾联合国宪章精神和国际法基本准则,共同遏制中俄两国的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大国关系正在朝着东西方冷战的2.0版、似无似有的阵营对抗的方向持续发展。国际社会翘首以待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竞争合作相得益彰的新型大国关系框架,至今没有形成。
       二、国际大环境与周边小环境复杂严峻,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任重道远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根深蒂固的帝国思维和反共反社会主义偏见,期望中国通过改革,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体,实行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转向以极端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公民社会”。但中国坚守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道路,全力推进基于本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就卓著,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大大超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承受能力。
       奥巴马执政后期,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孤立和围堵中国的力度便持续加大。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张和激化,在经济、科技、金融、人文等领域对华“脱钩”提上日程。目前的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敌意性和对抗性有增无已。中国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中美关系所做出的巨大努力,遭到了美方的恶意抵制和破坏。在美国的胁迫和引诱下,亚太地区的安全态势与发展环境加速演变,旨在遏制和围猎中国的亚太版小北约以及其他各种名目的地缘政治安排、地缘经济框架和地区安全小集团,呼之欲出。环中国周边的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西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气候和地缘安全环境,远比冷战结束之初更复杂。某些国家内外政策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和某种程度的不可控性,同时存在。围绕涉台涉疆涉藏涉港以及涉南海问题,中国与外部势力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愈加激烈。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美国等西方势力为掩饰其防疫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进而转移其国内矛盾,大肆“污名化”中国,竭力败坏为全球抗疫事业做出独特贡献的中国政府。2022年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对立演变为大规模军事冲突,美国联手整个西方世界支乌反俄,无所不用其极,并将外交施压、经济制裁、舆论攻击的矛头,对准坚持和平正义立场的中国。中共二十大前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舆论围剿有增无已,强权政治与冷战思维相互叠加。中国倡导并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受到严重冲击。早已破产的“中国孤立论”,在国际上沉渣泛起。
       三、中国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积极应对世界变乱交织的新挑战
       目前大国关系和整个国际关系剧烈变动,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战略格局深刻重组,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根本改变人类文明曲折前行的历史大势,而是进一步证明: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合作共赢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诉求。与此相关联,中国主张各国政府和人民相向而行,努力构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最终走向命运共同体,不但完全契合中华民族与世界同在、与时代同行的崇高理念,也完全适应人类社会包容互鉴、共同进步的根本利益。
       有鉴于此,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周边环境何等复杂,中国还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坚定不移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的新发展观、新利益观、新安全观、新责任观、新合作观和新文明观。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中,中国要永远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理与正义一边,坚持做既勇于担当又善于担当的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
       在2022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念。他指出,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要全面而持久地向国际社会阐明这一重要思想,即通过和平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中华民族优良品格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决定的,同时也是世界发展大势,特别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厚望与期待所决定的。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当全速推进。中国要有理有利有节地继续反对孤立主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种族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要继续倡导多边主义,推动互利合作,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一道探索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新路径;要继续参与各种安全对话,维护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体系,探讨全球治理的新机制新规则。
       中国社会的开放性,也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进一步展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将表现为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对外合作,包括全球治理合作与共同安全合作。中国对外合作的平等性、互利性、务实性、共赢性和可持续性,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届时,中国将向国际社会释放更多的红利。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将为人类共同进步提供新的选择,中华民族将为人类文明互学互鉴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于洪君
万众一心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