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载初心如磐,刘崇和爱心团队续写雷锋篇章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曹继选 时间:2025-04-02
导读:
世界财经杂志社(副总编辑曹继选)在重庆这片洋溢着活力与温情的土地上,有一支队伍,他们用五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雷锋精神绽放出耀眼光芒,这便是重庆市刘崇和爱心志愿者学雷锋总队。 1975 年,故事的起点,是刘崇和独自一人为群众义务维修电器与设备。彼


世界财经杂志社(副总编辑曹继选)在重庆这片洋溢着活力与温情的土地上,有一支队伍,他们用五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雷锋精神绽放出耀眼光芒,这便是重庆市刘崇和爱心志愿者学雷锋总队。


1975 年,故事的起点,是刘崇和独自一人为群众义务维修电器与设备。彼时,年仅十多岁的他,恰似一颗火种,点燃了奉献的火焰。他不仅先后为杨家坪鹤兴路 37 号的孤老烈属张德芳提供了长达 11 年的帮扶,还不辞辛劳地为两路口 220 号的残疾老人徐志坚义务挑水、照料生活,长达 8 年之久。诸如此类关爱帮扶弱势群体的事迹,不胜枚举。随着岁月流转,刘崇和愈发感到个人力量的单薄。于是,在 1979 年,他自发成立了全国首个学雷锋青年为民服务队。队伍严格制定了 “五不准” 的规章制度,队员们利用节假日,深入社区与乡村,所到之处,如温暖的春风拂过,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1982 年 2 月,这支服务队凭借持续不断的公益善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重庆市委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找到了这支队伍,随后,各大媒体纷纷聚焦,竞相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此后,四川省及重庆市相关部门相继给予表彰,服务队伍声名远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踊跃加入。

五十年来,这支队伍犹如一棵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几十人,到如今先后有上万人参与其中,组织开展活动的人数累计高达十多万人次。他们践行雷锋精神的脚步从未停歇,带着科学技术与无私奉献的热忱,穿梭于社区与乡村之间。为居民义务修理各类设备,解决生活难题;用心关爱孤寡老人、烈军属、退役老兵等群体,送去生活物资,给予他们温暖的陪伴;全力助力贫困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他们点亮希望之光。不仅如此,他们的身影还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在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开展爱心服务与公益报告,向世界展现中国志愿者的动人风采。

在学雷锋的漫漫征程中,他们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面临诸多质疑。然而,自 1982 年起,历经四川省和重庆市相关部门 21 次专门调查,刘崇和与学雷锋服务队用一件件真实可查的好事,有力地证明了自身的清白。面对群众真诚的感激,队员们所有的疲惫与委屈瞬间烟消云散,这更坚定了他们继续前行的信念。

50 年来,刘崇和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绩卓著:行程超过 30 万公里,累计做好事达 380 多万件次;捐款捐物总额高达 5900 余万元;志愿服务时长总计 1700 多万小时;收到感谢信 5 万余封,服务群众多达 820 多万人次。他们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从生态环保到关爱弱势群体,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科技下乡到文化帮扶,每一项活动都扎实推进,卓有成效。

例如在抗震救灾行动中,他们总是积极响应。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120 名志愿者迅速集结,奔赴灾区一线,成功救出 130 余名伤员。在后续工作中,还积极组织捐款捐物,金额高达 1900 余万元。2015 年至 2018 年,在四川雅安等地的救援活动中,他们不仅投身紧张的救援工作,还积极捐建学校,送去大量生活物资,为灾区重建贡献力量。
在党建引领下,他们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活动,累计作报告 3910 场,受益群众达 200 余万人次。同时,在抗疫防疫、创业就业培训、科技创新助农等诸多方面,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刘崇和常言:“五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受其精神感召,纷纷加入这支队伍。在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中,在社区设立100个银龄互助养老服站;100个崇和微光学雷锋志愿服务暖心家园;100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站。刘崇和爱心志愿者学雷锋总队将继续怀揣初心,以切实行动让雷锋精神在巴渝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刘崇和队长常说:一个人你可以不伟大,也可以不富有,但是你决对不可以不善良。以实际行动把好事、善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责任编辑:曹继选

地区专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