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柱:孙苠方饲养“小”蜜蜂成就扶贫“大”产业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隆太良 刘明冲 时间:2020-08-27
导读:
世界财经网讯(记者 隆太良 刘明冲)重庆石柱县森林植被丰富,地理环境优越,为中蜂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8月27日,记者获悉,近几年来,重庆万寿山中蜂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石柱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着力把中蜂产业打造


建基地 拓产业 促发展
成立于2011年5月的重庆万寿山中蜂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自然+匠心”为宗旨,以打造中国高端蜂蜜为目标,拥有种蜂培育、基地建设、养殖户培养、蜂蜜加工、品牌建设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持续发展,成为重庆市级科技型企业、中国养蜂学会理事单位、重庆市蜂业学会常务理事单位,荣获中国蜂产品协会颁发的“优质溯源蜂产品标志准用证”。加强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基地的引领支撑。石柱县人大代表、重庆万寿山中蜂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苠方在结合中国传统养蜂文化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总结,研究创立了蜂蜜生产8大质量管理体系,突破了中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瓶颈,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
孙苠方常年奔波在空气优良、水质洁净、山花丰富的大山深处,通过面对面技术指导,发展起市级中蜂原种场1个、中蜂优质蜂蜜生产养殖基地10个、养蜂大户126个、普通养蜂户450个、蜂蜜加工厂及科研楼1栋,充分展示着我县民营企业发展“朝阳产业”的强劲实力。
石柱县中益乡全兴村山泉组山清水秀、绿树成荫,该公司在这里流转305亩林地,栽种了乌泡等蜜源植物,建起了中蜂示范养殖场。日前,记者走进这里看到,一个个蜂箱错落有致摆放在林地里,一只只蜜蜂飞来飞去忙碌着采花,“嗡嗡”的鸣叫声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孙苠方与技术人员打开箱盖,仔细检查着中蜂的采花酿蜜情况。
正是他执着的创业精神,常年不辞劳苦,奔波在原种场、养殖基地和养蜂户之间,推动了该公司中蜂产业的长足发展。

孙苠方(右)与技术员在养殖基地查看中蜂酿蜜情况
抓质量 创品牌 赢市场
8月20日,在中益乡的蜂蜜加工厂内,孙苠方与工人在纤尘不染的车间内为蜂瓶张贴商标、装箱,紧张忙碌着。“你们看这个蜂蜜,晶莹剔透、芳香扑鼻,只有生态环境优良,才能产出这纯天然优质蜂蜜。”孙苠方介绍说,该公司秉承返璞归真的匠心,让每瓶蜂蜜都达到了如晋代著名文学家郭璞《蜜蜂赋》的“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鲜玉润、髓滑兰香”品质。
年过半百的孙苠方在发展中蜂产业中意识到,天然纯正的蜂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保证蜂蜜质量的同时,要打造好其独特的品牌。
于是,孙苠方潜心学习品牌知识,从产品包装、广告语一点点开始研究。仔细琢磨后,他为自产的优质蜂蜜取名“蜂与自然”,并为产品换上一套清新自然的包装:“我们的蜂蜜,是大自然的恩赐,你能从蜂蜜中品尝出大自然的味道。”
为让产品成为“放心蜜”,孙苠方引入中国蜂产品协会的溯源平台。扫描瓶盖上的二维码,就可查询到蜂蜜的生产环境、浓度、品质级别等详细信息,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可信度。

孙苠方(中)与工人在加工车间贴商标
担责任 重帮扶 助脱贫
石柱县的蜂蜜因口味独特、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等优势,备受消费者青睐。孙苠方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当地群众发展中蜂养殖,带动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孙苠方(右)指导建卡贫困彭大启(左)养蜂技术
在石柱县六塘乡漆辽村下坝组靠山的一个院子里摆满了蜂箱,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在蜂场内忙碌着,他就是该村因病致贫的建卡贫困户彭大启。被识别为贫困户以来,在孙苠方技术帮扶下,彭大启一家三口因地制宜扩大养蜂规模,很快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去年养蜂量达到80多群,收入在8万元左右,发展这个产业有盼头、有望头。”彭大启信心满怀地说。
彭大启只是在重庆万寿山中蜂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帮扶下,依靠养殖中蜂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来,该公司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收入、效益分红和技术帮扶等方式,共带动283个贫困户增收和稳定脱贫,从2017年至2019年累计为贫困户分红81.5万元、村集体分红20.4万元。
小小蜜蜂不仅酿造出了香甜可口的蜂蜜,在助推蜂蜜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让更多的村民尝到了脱贫增收致富的甜头。
责任编辑:隆太良 刘明冲

地区专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