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

桥头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召开

2月23日,桥头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来自全镇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共商桥头发展大计。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顺利开幕。镇委书记翟耀东,镇委副书记、镇长刘锦棠等镇人大代表参加会议,非镇人大代表的镇领导班子成员等列席会议。会议应出席代表76名,实到代表73名,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审查和批准了《桥头镇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讨论了镇政府“一号文”等文件,票决产生了2022年镇政府十件民生实事。

镇委书记翟耀东在闭幕式上表示, 2021年,桥头紧紧围绕“品质·美丽·宜居”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出“发展加快、效益提升、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翟耀东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强调:
一
要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胸怀“国之大者”,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
二
要服务全镇中心大局,加快推动桥头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河一路·三园区”发展思路,坚持“四大工程”实施路径,找准人大履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围绕经济发展、空间拓展、动能转换、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任务,依法履行好自身职责。
三
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倍加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首位,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民生五个位”等民生事业纳入人大议事日程,推动民生问题优先解决、民生工程加快实施、惠民政策全面落实。
四
要加强自身建设,广泛凝聚拼搏实干的磅礴合力。
各人大代表要切实增强“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和带动全镇人民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广泛汇聚团结一心、顽强奋斗的磅礴力量。
★
桥头镇2022年
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一、守护社会公共安全
打造高素质“东莞义警”队伍
构建“全民反诈”格局,守好群众“钱袋子”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蔬菜完成每单位(户)每季度不少于1个样本检测,水产品完成每户每年不少于一批次检测
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完成粮食种植面积不少于429亩
二、筑牢弱势群体防线。
提高困难群众核心救助标准,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将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至每人每月1200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同步提升至每人每月1920元、1800元。
推动建设慈善爱心驿站。
关爱独居老人,为老年人发放不少于30个爱心防跌包,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为本镇户籍重度残疾人开展残疾评定上门服务。
“关爱儿童,护苗成长”提升女童自护意识,完成全镇公民办学校四年级女童全覆盖开展自护教育培训。
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玉兰姐姐”家教计划。
三、改善都市人居环境。
建成东引运河碧道、东太湖排渠碧道共3.87公里,2022年7月动工建设,由于资金较高、施工周期等问题,预计年底完成总工程量的80%,实行跨年度工程。
四、实施教育提质扩容。
新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建筑面积约94811平方米,拟定办学规模为84个班4200人,其中初中12个班600人,普通高中72个班3600人,该工程将于2022年6月动工,2023年6月底完工,属于跨年度工程。
五、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我镇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控,提高我镇家庭医生式服务质量,促进健康桥头建设。
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人数约1100人,完成我镇初一女生及家长宫颈癌防控知识(含疫苗接种)知晓率达到90%以上。
六、改善交通出行条件。
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建设,完成新建充电桩20个以上。
七、深化就业创业帮扶和住房保障。
完成就业创业工作目标任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年内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深入实施“技能提升”“创业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三项工程,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350人次
实施“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
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400套。
八、打造惠民服务响应型政府。
做优做强“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推动民生诉求“一键通”办理。
推出不少于6个“莞家驿站”公益服务精品项目。
九、共享多元公共文化生活。
举办2022东莞优享文化年系列活动。
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各村(社区)建立社会体育指导服务点。
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深入推广实施东莞城管片长制。
打造石水口精品口袋公园。
推动垃圾分类示范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