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地区专栏 > 广东 >

东风浩荡道滘春 ——东莞市道滘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师轩 纪亚珂 时间:2022-08-28
导读: 近年来,东莞市道滘镇委、镇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五大振兴”持续发力,逐渐走出一条具有道滘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交出一份上级肯定、群众认可的靓丽成绩单,以全市第3名
万众一心
       世界财经官网讯:(纪亚珂报道)“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近年来,东莞市道滘镇委、镇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五大振兴”持续发力,逐渐走出一条具有道滘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交出一份上级肯定、群众认可的靓丽成绩单,以全市第3名获评2020年度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等次,并获2020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等殊荣。
       高位推动,机制保障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胜利召开后,道滘镇委迅速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上议事日程,即时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镇乡村振兴之路迈出重大步伐。
加强顶层设计,镇政府建立“两大主要政策+三大配套政策”政策体系,出台实施道滘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2018-2020年)》《乡村振兴环境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全域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组织管理的指导意见》等5份指导性方案文件。同时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以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建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建立乡村振兴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前期服务、工程质量(变更)管理及跟踪考核三个执行组,全程跟踪督导乡村振兴工程项目,建立每月推进会、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切实把好乡村振兴工程质量关和安全关。强化资金保障,深化工程管理,修订完善《道滘镇乡村振兴环境整治项目管理办法》,设立人居环境提升专项资金1.8亿元,建设人居环境项目73个,支持各村改善村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设立乡村振兴项目库,包含13个特色村项目和102个非特色村项目,累计总投入约4.4亿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及各项工作,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道滘镇委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指导员下村督导党建规范化建设和“三务公开”落实,指导各党组织落实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制度。镇委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选出14名思想政治过硬、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村党委(党总支)书记,实现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经济联合社理事长三个职务“一肩挑”,农村党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核心力量显著增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镇委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重点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头雁队伍,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村(社区)结对共建,推动党员在环境治理、清拆违建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基层末端执行力明显增强;高质量实施“头雁”工程,创新村(社区)书记论坛及书记后备干部演武台,推动村(社区)书记后备干部与机关年轻干部双向挂职,优选提拔乡村振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党员干部;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品牌建设,打造“百舸争流”道滘镇乡村振兴大擂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同台比武,展示乡村振兴工作成果,激发各级干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磨炼胆识、提高本领,强力提升争先夺优的进取意识;并将各村先进经验推广至全镇,掀起各村比学赶超、拼争抢创的热潮。
       环境整治,生态宜居
       2019年,作为东莞市人居环境整治试点镇之一,道滘镇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全面启动人居环境整治。
       早在2017至2018年间,道滘镇即已开启治水提质的自主求索。2017年起,全力推动截污分流,采用小总口截流“短平快”方式持续推进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建设,提前完成全镇1207个排污口整治销号清零任务。2018年起,全力推动违章清拆,针对历史欠账问题,在全市较早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清理行动,坚持部门联动、清管结合,形成强大合力,以河湖“清四乱”为抓手,开展沿河违章建筑清理回头看行动,100%完成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外江15米、内河8米违建清拆,几年间累计清理沿河违章建筑663宗17万平方米,全镇水环境治理获得多项单打冠军,全镇生动实践“两山”理念的河湖“清四乱”经验得到国家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同时,该镇研究提出构建“3+2”河长管理体系,河长制工作取得重大成果,道滘镇连续5年获评东莞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优秀等级,在2021年度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排名全市第一,2名镇级、3名村级河长获评全市年度优秀河长,3名镇级、1名村级、2名民间河长获评东莞市“最美河长、最美护河志愿者”美誉。
以空前的力度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道滘镇于2020年又启动东江下游片区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围绕建设短板,新建污水管网152公里,雨污分流管网超400公里,河涌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河涌水质稳定在Ⅴ类以上。同时坚持污水就近处理原则,及时调整全镇污水收集处理思路,新建分散式污水处理站7个,有力补齐全镇污水处理能力缺口,促进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保障责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其中小河村站点作为东莞首座花园式再生水站,带来良好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期该镇全力推动碧道建设,出台《道滘镇碧道建设详细规划(2020-2035年)》,充分利用好河岸整治腾退出来的土地空间,稳步推进碧道建设,依照“四位一体”工作思路规划分三期精心打造与“三江六岸”滨水岸线各美其美、交汇相融的145公里碧道网络,在北海河、掌洲河、流涌河等河段累计建设市级“万里碧道”试点碧道超30公里,同步完成全镇堤防达标建设32.65公里;制定碧道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市率先建立碧道长制,确保“建成一段、管好一段”。
       在水域治理进程中,道滘镇注重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河湖论坛”,“线上+线下”联动推出河涌治理、碧道建设、堤防达标建设等专题系列在《南方+》《羊城晚报》《南方都市》《东莞日报》、省水利厅网站等正面宣传报道90次;创新编制《道滘镇河涌志》,展示全镇近年来在河涌综合整治成效变化;持续开展“河湖保洁日”“河湖治理大家谈”等活动47次,引导群众支持和监督治水。
       瞄准人居环境整治,道滘镇专门成立“人居办”,建立“每日一巡查、每周一例会、每月两通报”的工作机制,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曝光台”,每周曝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黑点”;制作宣传短片8条,引导群众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整治总体战打响以后,道滘镇推开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大力推进“治乱革命”,全面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6266处;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7680处1559.83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1900处4571.3平方米;拆除危房、乱搭乱建、违章建筑2141宗面积16.44万平方米。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全镇实施“1+8”环卫保洁改革,创新开展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城市精细化管理,超额完成“两违”治理任务,彻底改变“脏、乱、差”。全面推进“四小园”建设,将“四小园”建设与“三清三拆三整治”、泥砖房清拆整治等工作相结合,规划建设“四小园”49个。全力推动美丽田园,深入推进田间窝棚清理专项整治,实行“T+1”制度,即“发现窝棚,次日必须清拆完毕”,定期对重点村田间窝棚开展全覆盖巡查,并加强田间窝棚后续监管,确保“只减不增”,全镇清拆田间窝棚以及形态差、乱搭建的工具房和集装箱房2046个,清理农田面积1.3万多亩,占全市清拆量20.6%。因专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作为全市两个田间窝棚整治试点镇之一,道滘镇承办全市田间窝棚专项整治工作分片现场推进会,整治经验成效获《东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简报》、市委办《工作交流》等刊物采用及省市各大媒体报道,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人居环境整治,推动道滘镇乡村环境改善迈出重大一步。
       2021年,道滘镇以全省第27名、全市第4名的优异成绩通过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城市环境迎来破茧化蝶式蜕变,全域达到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标准,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
       优化建设,治理有效
       “要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近年来,道滘镇突出全域项目化,把乡村全面振兴与城市品质提升紧密结合,每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为道滘乡村建设再铺锦绣,促进全域乡村越来越美。
       遵循农村公共服务优先发展工作思路,道滘镇优化提升全镇村庄规划,完成镇域乡村建设规划和各村村庄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2022年,永庆、厚德、南城三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启动村庄建设,确定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公路和公共照明提档升级,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和自然村内道路硬化任务;通过全市“供水一张网”供水资源年度考核,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100%;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协调基站转供电转直供电,已实现全镇5G覆盖,新建5G基站221个。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全镇14个村(社区)100%成立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100%覆盖全镇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布局,形成“15分钟健康圈”。同时,镇委、镇政府还积极发动辖区企业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活动,组织东莞市商业银行和东莞市总商会投入28万建设九曲村实验球场加装防护网及遮雨棚、蔡白村健身路径工程2个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促进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培育打造村域建设特色,道滘镇大力推进特色村创建成果斐然。蔡白、南丫、大岭丫村通过市级特色精品示范村市验收,创建成果获市验收组充分肯定。大岭丫、南丫、永庆、蔡白村水乡特色示范村项目已完工,九曲、南城村水乡特色示范村工程也已基本完成。全镇还积极与东莞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对接“粤曲悠扬”水乡风貌示范带(片)建设;启动农房建筑风貌管控巡查督导,扭转民房无序建设态势。
       坚持示范带动,大力推动示范带建设,是道滘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着力点和亮眼点。近年来,该镇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深入贯彻发展新理念,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对全镇乡村振兴进行整体统筹和系统谋划,通过与省城乡规划院合作,借助专业规划团队力量,结合全镇现状自然地理格局和资源禀赋,全域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支撑农业产业提质,全力打造水乡文化、田园碧道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为“广东省‘滘’文化集中展示区、湾区东岸水乡风情体验新目的地、东莞市城乡融合品质发展示范带”和“振兴道滘水乡田园段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水乡生态乐园”,助力道滘打造首个水乡文化示范片区。伴着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快拍,水清岸绿城美的美丽景色逐步绽放道滘全域。
       一手倾情倾力美丽乡村建设,一手抓实抓细文明乡村善治,道滘镇关切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构建“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覆盖14个村(社区),搭建多个文明实践平台”的“1+14+N”志愿服务体系,成立道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选取大岭丫、南丫、厚德3个村打造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基层实践站引领作用,引导基层群众广泛参与星级文明户创建,推动全镇垃圾分类、交通宣传、文明餐桌等关联工作;全镇14条村(社区)全部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其中大罗沙村环境管理公约被评为全市十大优秀村规民约范本。同时,聚焦乡村善治、安定有序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全镇14条村(社区)全部完成“民主法治村”建设。创新打造“粤心安”心理服务平台,推动13条村建立“粤心安”心理服务工作室,推行“点单式”服务,根据群众“点单”需求,镇级“粤心安”心理室专职社工“派单”,将心理服务送到“家门口”,打通心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尤其加强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关爱服务,同时定期组织“五老”志愿服务队、企业服务队,结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相关工作,分级分类提供心理疏导,及时消除和减少群众负面情绪,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产业振兴,惠及民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深切关注鼓舞人心,道滘镇更为自身对焦党中央“三农”决策,长期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和优先发展战略,全镇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而感到欣喜和自豪。
       基于坚持不懈和全力推进,道滘镇农村农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全镇积极稳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5154.1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水稻种植扶持力度,修订《道滘镇稳定粮食生产行动实施方案》,对出租农地种植粮食的属地村、单位落实补贴,有力稳定全镇粮食生产,在2017至2022年五年间,全镇种植水稻7856.3亩,尤其是2021年全年种植粮食作物3348.5亩,产量1305.3吨,完成年度任务,其中水稻2246.7亩,任务完成率达130.9%。2022年早造已完成850亩播种。同时,全面推动美丽田园建设,制定全镇美丽田园工作方案,完成济丰农业园、龙洲湾都市农业观光园、绿博农业园、大罗沙采摘园、绿野农场、东华园林种植园景观提升,沉洲农业园、十字洲农业园稳步推进园区建设。
       立足镇域农业资源,关注并对接市场需求,道滘镇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一镇一业”。大力推动掌洲岛、十字洲、老虎围等农业园区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热带水果、花卉、高端水产、粮食种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格局。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培育济丰农业产业园申报花卉生产基地“一村一品”建设项目。推进数字农业、生态农业、强化智能农业装备推广,公洲岛采用无人机散播水稻、施肥施药,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发动盛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及农业主导品种,加强农机农作普及,2021年机耕面积2295亩,机收面积2100亩。指导农户开展标准化鱼塘整治,助力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济丰农业园卉通公司花卉远销澳洲。大力统筹散乱农田发展“种植+农家乐+观光旅游”现代都市农业,绿色田园综合优势得以有效发挥。同期,该镇聚焦“一镇一业”,契合机缘、创设利好,积极培养专业人才,结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和“农村电商”工程,培训1866人次;举办2021年“粤菜师傅”烹饪技能大赛和西式面点师烘焙技能比赛,推动乡村工匠烹饪专业类别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
       在大力推进本镇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道滘镇坚守精准扶贫责任担当,全力推进驻镇帮扶。对口帮扶揭西坪上镇员西、员东、四新、四和4个省定贫困村均已成功摘帽,2017-2021年期间落实各类帮扶资金2181.83万元,帮扶造血增收项目18个,实现4个贫困村收入从0增加到每年100.87万元,200户登记造册的贫困户如期脱贫。推进省内乡村振兴驻镇帮扶,选调4名综合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赴乐昌沙坪镇进驻帮扶任务,镇委书记曾平治带队赴当地开展调研交流。超额完成云南帮扶任务,向彝良县捐赠帮扶资金100万元,助力两县摘掉贫困帽。落实新一轮东西部协助帮扶,采购92万元铜仁市农产品、捐赠65万元帮扶物资和100万元财政资金;建立劳务协作服务站,组织企业开展扶贫劳务协作对接,落实160名铜仁等地务工人员到道滘镇就业。推进新疆图木舒克市44团结对交流,捐赠65万元协助师团2个文化项目建设,捐赠7万元爱心物资,并组织本镇九曲村、南城村、厚德村与师团连队开展结对,推动对口帮扶工作再谱新章。
       东风浩荡,道滘春暖。“建机制,促使环境越来越优;优路径,促使乡村越来越美;抓党建,促使基层越来越强。”镇委书记曾平治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如是概括道滘镇乡村振兴实践策略及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以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来推进。展望后期工作,他表示将对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围绕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持续用力,全面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结合镇域村情,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道滘实践,接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搞好规划设计,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必须先“打好提纲”,理清工作思路,高水平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力求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塑造城乡融合、和谐共美的乡村振兴新场景。二是搞好目标清单,围绕推进“五大振兴”,以“项目化、目标化、责任化”为抓手,细化乡村全面振兴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以最高标准、最优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三是搞好乡村风貌,乡村建筑与自然景象、田园风光一起构成乡村风貌,将克服“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现象,因地制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农房管控、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注重改变影响人居环境陋习,加快改善环境质量;依托道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精心打造与东莞市“三江六岸”工程互联互通的水乡文化风貌示范带和串联村庄文化历史资源、农业资源、田园景观的水乡田园风貌示范带,实现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推动环境大改善、风貌大提升。四是搞好造血功能,转变以往过度依赖租赁经济的发展方式,把工作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上,优化镇村企合作开发模式,加快发挥招商激励政策作用,引导村组全面盘活工业园区、低效厂房、闲置物业等资产,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实现村组集体经营性收入、纯收入年均增长均不低于5%。五是搞好组织建设,围绕构建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持续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以创建基层党建“全域推进、整镇提升”示范镇为抓手,健全完善“1+1”培养机制,全面育强“头雁方阵”,推动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真正“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的落地见效推动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责任编辑:师轩 纪亚珂
万众一心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