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海洋文化精神,打造“近代史开篇地”名片,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崔佳欢 时间:2023-05-18
导读:
2月16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东莞举行。国家、省市的专家学者以“海洋文化与新发展格局”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强化粤港澳三地文史研究交流合作,致力于以史溯源、以古鉴今、以文化人,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2月16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东莞举行。国家、省市的专家学者以“海洋文化与新发展格局”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强化粤港澳三地文史研究交流合作,致力于以史溯源、以古鉴今、以文化人,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对策,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实施提供文化支撑,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提起对东莞的印象,从我的专业来讲,当然就会马上想到虎门,这里是中国近代史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虎门销烟的发生地。”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说。
加强“虎门销烟”与东莞的关联
180多年前,东莞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对国人而言,这可以说已经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重大历史事件。从一版又一版的历史课本,到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的历史记忆被深深铭刻,伴随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在中国凡是学过历史的人、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知道。”葛剑雄认为,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正常的对外贸易,正常的对外开放。
结合“近代史开篇地”这张城市名片,东莞提出了“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的核心传播口号。对此,葛剑雄建议加强宣传阐释,提升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东莞的强相关性,要让大家一看到“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这个口号就能联想到东莞,“大家知道也就接受了”,因此下来需要着重加强口号与东莞之间的联想。
在大湾区找出海洋文化发展优势
“并不是靠海就会自然生成一种海洋文化。”葛剑雄表示,产生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具体的海洋,但海洋本身不会自然产生文化或文明,至今人类尚未进入或很少涉足的海洋不存在任何文化。只有人与海洋发生关系,利用海洋提供的物质条件,才可能产生文化和文明。不同的海洋产生不同的海洋文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海洋文化。因而如今要谈建设和发展海洋文化,先要了解未来海洋文化存在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基础是什么,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确定可行的目标。
葛剑雄认为,大湾区各大城市,历史背景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基础条件不同,要规划好在建设海洋文化中的重点发展方向,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总体感觉,大家都有很好的发展愿望,但都还缺乏比较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划。”
东莞如何从大湾区城市群中突围?葛剑雄建议东莞要在大湾区城市群中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无论从产业也好,从文化也好,或者从体育也好,要明确究竟要发展什么,不能什么都发展。”
将文化变成喜闻乐见的产品和服务
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华南抗日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东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活化、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东莞城市文化形象?葛剑雄表示,先要做好保护传承工作,通过文字、影像以及各种科技手段做好记录工作,做好调查研究,文物要保护好,非遗要传承好,在做好保护传承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去做活化、利用,“可以活化,但不能因为活化,就把原汁原味的东西丢了或者忘了,这是不行的。”
葛剑雄还谈到要增强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提升本土文化自信。建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确定一个最低标准,明确哪些基本文化知识是必须知道的,然后再尽量引导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大家了解本土文化的积极性,“基本的要靠灌输,不能靠兴趣。”葛剑雄表示,针对不同人群要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通过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方式,让大家接受,让大家产生情感共鸣,“现在讲提升文化软实力,你就要把你的文化变成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产品,大家能够接受、喜爱的一种服务,把你的价值观念渗透在里面。”
东莞如何建设海洋文化,如何做好“虎门销烟”精神的现代阐释,助力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主席 田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东莞要做好历史文物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发掘活化,打造“近代史开篇地”城市文化名片,弘扬海洋文化中包含的改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精神,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化竞争。
田丰认为,东莞领时代风气之先,“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东莞举行,本身就体现了东莞在中国近代史、在中国海洋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东莞提出打造“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建设文化强市,说明东莞不仅注重物质富裕,也注重精神富裕,致力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田丰建议,东莞要在文化上做好保护发展,尤其是做好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历史文物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发掘活化利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开展文化艺术创作,重新拍摄反映鸦片战争的电影、电视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鸦片战争的遗址和文物,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和南沙合作建设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张文化名片。要继续深入挖掘虎门销烟的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化竞争。
“东莞作为‘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要通过营造海洋文化的氛围,形成对海洋文化更深的认识,借助传播手段,打造‘近代史开篇地’的城市文化名片。”田丰表示。
做好虎门销烟精神的现代阐释,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文化是文明的主线,文明是文化的实体。 田丰认为,“近代史开篇地”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
发端于虎门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中国人觉醒了,东莞定位为“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是非常恰当的,从文化上来说是从农耕文明向海洋文明转变的进程,是从被迫开放门户、被动地走向全球化,到认识到“闭关锁国”行不通,睁眼看世界,是开放意识、工商意识、革新意识、民族精神的觉醒。
改革开放是又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开启了岭南海洋文化精神的历史自觉。东莞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东莞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开放包容,这在精神层面与“虎门销烟”的觉醒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走出了千千万万个产业工人,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读书的故事就深深地感动着我”,田丰说。这里走出来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拥有开放的眼光和全球视野。东莞当前正在全力建设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建设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吸引湾区优秀人才、高端人才来莞发展,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真正体现了“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的深刻内涵。
弘扬海洋文化开放包容精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田丰认为,东莞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海洋文化是其显著特征,这里拥有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抗击外来侵略、改革开放先行地等历史,有却金亭碑等海上丝绸之路文物,要和周边城市一起加入到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联盟中去,对大湾区文化遗址活化利用,加强对历史古迹和文物的研究,培养海洋文化研究人才和团队,对海洋文化遗存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让海洋文化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增强文化底蕴。
田丰表示,海洋文化包含着开放包容的精神。“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是东莞的城市特色,东莞也是“国际制造名城”,发展海洋文化,就是要弘扬海洋文化中开放包容的精神,引进高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发挥东莞的优势来推动科技创新,归根到底是要有开放创新的精神,助力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当下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田丰表示,这种情况下既要坚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又要自觉继承开放创新的精神,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化竞争,让“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的传播口号在海内外更加响亮。
会上,还发布了《读懂东莞海洋文化 赋能人文湾区建设》调研报告。
该报告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东莞市社科联(院)联合调研组共同完成,报告通过对“东莞海洋城市形象的历史脉络”“新时代迫切需要构建东莞海洋城市精神”“大湾区背景下东莞海洋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和“以海洋文化发展助推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建议”四大部分进行研究分析,让人们对东莞海洋文化历史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为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可秒懂!诠释了“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
报告指出,东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参与城市之一,是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其海洋文化特质除却海洋文化的共性外,也与本地域的文化禀赋息息相关,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质及发展脉络。具体表现在滨海而居:千年莞邑商贸兴;怒海搏击:开篇地响彻云霄;借船出海:先行地溢彩流光;凭海而强:湾区都市新华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东莞是岭南文明重要的起源地和发展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等历史脉络。
东莞依江伴海,人们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深深刻下海洋文化的烙印,其生存离不开海洋,威胁来自海洋,性格源于海洋,精神成于海洋。报告认为,东莞是全省14个滨海城市之一,海洋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进入新时代,在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进程中,首先就要凝练和构建东莞海洋城市精神,这种海洋精神既是东莞城市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东莞人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包括胸怀天下、爱国爱民的家国精神;勇立潮头、敢闯敢拼的拼搏精神;开放进取、坚毅前行的人文精神;求实务实、互利合作的创业精神;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
好机遇!以海洋文化发展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东莞位于“黄金内湾”的“黄金C位”,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汇聚之地和制造业兴盛之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将为东莞海洋文化带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东莞更高层次发展提出了挑战。
报告分析指出,东莞积淀了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文化资源保护应用成效初显,而且东莞海洋城市新形象逐渐彰显。但是东莞海洋文化发展也存在不足与短板,主要表现在经略海洋的意识不强、海洋保护的自觉性不足、海洋城市精神不突出、海洋文旅资源融合度不高等方面。
报告认为,拥有黄金内湾独特优势的东莞要围绕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的目标迈进,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地和开放合作平台奋进,尤其要以海洋文化发展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一是高位统筹,加大海洋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加强海洋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加大海洋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加快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二是汇智远播,构建海洋文化交流传播平台。先行先试建设“海防国家文化公园”;积极参与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海上丝路国家文化公园;从多层面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海上丝路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搭建海洋文化交流平台。三是产业支撑,加快海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海洋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湾区海洋产业创新人才集聚;产业助力“A字型”黄金内湾沿海都会带建设。四是品牌助力,打造特色海洋文化和旅游品牌。打造“影像莞”“文创莞”等具有东莞特色和韵味的城市文化品牌;高水平打造“近代史开篇地”品牌;精心打造富含海洋文化的“改革开放文化地标”;积极参与共建海洋文化走廊,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新高地!打造“学术东莞”社科品牌
本次调研报告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东莞市社科联(院)联合调研组“强强联手”的结晶。
据了解,为推进海洋强省、文化强省建设,2022年8月10日至1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联合东莞市社科联(院)成立调研组,结合2022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主题“海洋文化与新发展格局”和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在大湾区主要城市开展广泛调研。在莞期间,课题组与东莞相关部门代表举行“海洋文化与古遗址保护”座谈会和“东莞建设文化强市和城市形象提升”研讨会,并考察了沙角炮台、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以及东莞图书馆、东莞玉兰大剧院、东莞市博物馆、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
报告的发布,不仅让人们对东莞海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将进一步激发全市社科人才创新创作热情,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当前,东莞围绕“思想引领+文化供给”这一条主线,立足“‘双万’东莞城市形象有效传播、千万人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两个目标,建设“七大文化”,打造“四张名片”,以文化强市建设推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作为本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承办方之一,东莞市社科联将发挥“联”的优势,依托市社科院等科研力量,汇聚社科智慧,着力打造“学术东莞”社科品牌,探索形成东莞特色、湾区气派、国内有影响力的学术高地,为推动东莞文化强市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社科贡献。

加强“虎门销烟”与东莞的关联
180多年前,东莞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对国人而言,这可以说已经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重大历史事件。从一版又一版的历史课本,到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的历史记忆被深深铭刻,伴随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在中国凡是学过历史的人、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知道。”葛剑雄认为,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正常的对外贸易,正常的对外开放。
结合“近代史开篇地”这张城市名片,东莞提出了“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的核心传播口号。对此,葛剑雄建议加强宣传阐释,提升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东莞的强相关性,要让大家一看到“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这个口号就能联想到东莞,“大家知道也就接受了”,因此下来需要着重加强口号与东莞之间的联想。

“并不是靠海就会自然生成一种海洋文化。”葛剑雄表示,产生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具体的海洋,但海洋本身不会自然产生文化或文明,至今人类尚未进入或很少涉足的海洋不存在任何文化。只有人与海洋发生关系,利用海洋提供的物质条件,才可能产生文化和文明。不同的海洋产生不同的海洋文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海洋文化。因而如今要谈建设和发展海洋文化,先要了解未来海洋文化存在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基础是什么,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确定可行的目标。
葛剑雄认为,大湾区各大城市,历史背景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基础条件不同,要规划好在建设海洋文化中的重点发展方向,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总体感觉,大家都有很好的发展愿望,但都还缺乏比较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划。”
东莞如何从大湾区城市群中突围?葛剑雄建议东莞要在大湾区城市群中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无论从产业也好,从文化也好,或者从体育也好,要明确究竟要发展什么,不能什么都发展。”

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华南抗日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东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活化、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东莞城市文化形象?葛剑雄表示,先要做好保护传承工作,通过文字、影像以及各种科技手段做好记录工作,做好调查研究,文物要保护好,非遗要传承好,在做好保护传承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去做活化、利用,“可以活化,但不能因为活化,就把原汁原味的东西丢了或者忘了,这是不行的。”
葛剑雄还谈到要增强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提升本土文化自信。建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确定一个最低标准,明确哪些基本文化知识是必须知道的,然后再尽量引导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大家了解本土文化的积极性,“基本的要靠灌输,不能靠兴趣。”葛剑雄表示,针对不同人群要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通过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方式,让大家接受,让大家产生情感共鸣,“现在讲提升文化软实力,你就要把你的文化变成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产品,大家能够接受、喜爱的一种服务,把你的价值观念渗透在里面。”
东莞如何建设海洋文化,如何做好“虎门销烟”精神的现代阐释,助力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主席 田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东莞要做好历史文物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发掘活化,打造“近代史开篇地”城市文化名片,弘扬海洋文化中包含的改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精神,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化竞争。

东莞在中国近代史占有重要地位
田丰表示,东莞因为虎门销烟成为“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后,东莞创立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并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为“国际制造名城”,体现出东莞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精神。田丰认为,东莞领时代风气之先,“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东莞举行,本身就体现了东莞在中国近代史、在中国海洋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东莞提出打造“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建设文化强市,说明东莞不仅注重物质富裕,也注重精神富裕,致力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田丰建议,东莞要在文化上做好保护发展,尤其是做好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历史文物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发掘活化利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开展文化艺术创作,重新拍摄反映鸦片战争的电影、电视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鸦片战争的遗址和文物,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和南沙合作建设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张文化名片。要继续深入挖掘虎门销烟的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化竞争。
“东莞作为‘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要通过营造海洋文化的氛围,形成对海洋文化更深的认识,借助传播手段,打造‘近代史开篇地’的城市文化名片。”田丰表示。
做好虎门销烟精神的现代阐释,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文化是文明的主线,文明是文化的实体。 田丰认为,“近代史开篇地”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
发端于虎门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中国人觉醒了,东莞定位为“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是非常恰当的,从文化上来说是从农耕文明向海洋文明转变的进程,是从被迫开放门户、被动地走向全球化,到认识到“闭关锁国”行不通,睁眼看世界,是开放意识、工商意识、革新意识、民族精神的觉醒。
改革开放是又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开启了岭南海洋文化精神的历史自觉。东莞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东莞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开放包容,这在精神层面与“虎门销烟”的觉醒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走出了千千万万个产业工人,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读书的故事就深深地感动着我”,田丰说。这里走出来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拥有开放的眼光和全球视野。东莞当前正在全力建设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建设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吸引湾区优秀人才、高端人才来莞发展,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真正体现了“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的深刻内涵。
弘扬海洋文化开放包容精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田丰认为,东莞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海洋文化是其显著特征,这里拥有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抗击外来侵略、改革开放先行地等历史,有却金亭碑等海上丝绸之路文物,要和周边城市一起加入到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联盟中去,对大湾区文化遗址活化利用,加强对历史古迹和文物的研究,培养海洋文化研究人才和团队,对海洋文化遗存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让海洋文化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增强文化底蕴。
田丰表示,海洋文化包含着开放包容的精神。“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是东莞的城市特色,东莞也是“国际制造名城”,发展海洋文化,就是要弘扬海洋文化中开放包容的精神,引进高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发挥东莞的优势来推动科技创新,归根到底是要有开放创新的精神,助力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当下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田丰表示,这种情况下既要坚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又要自觉继承开放创新的精神,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化竞争,让“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的传播口号在海内外更加响亮。
会上,还发布了《读懂东莞海洋文化 赋能人文湾区建设》调研报告。
该报告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东莞市社科联(院)联合调研组共同完成,报告通过对“东莞海洋城市形象的历史脉络”“新时代迫切需要构建东莞海洋城市精神”“大湾区背景下东莞海洋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和“以海洋文化发展助推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建议”四大部分进行研究分析,让人们对东莞海洋文化历史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为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可秒懂!诠释了“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
报告指出,东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参与城市之一,是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其海洋文化特质除却海洋文化的共性外,也与本地域的文化禀赋息息相关,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质及发展脉络。具体表现在滨海而居:千年莞邑商贸兴;怒海搏击:开篇地响彻云霄;借船出海:先行地溢彩流光;凭海而强:湾区都市新华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东莞是岭南文明重要的起源地和发展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等历史脉络。
东莞依江伴海,人们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深深刻下海洋文化的烙印,其生存离不开海洋,威胁来自海洋,性格源于海洋,精神成于海洋。报告认为,东莞是全省14个滨海城市之一,海洋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进入新时代,在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进程中,首先就要凝练和构建东莞海洋城市精神,这种海洋精神既是东莞城市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东莞人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包括胸怀天下、爱国爱民的家国精神;勇立潮头、敢闯敢拼的拼搏精神;开放进取、坚毅前行的人文精神;求实务实、互利合作的创业精神;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
好机遇!以海洋文化发展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东莞位于“黄金内湾”的“黄金C位”,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汇聚之地和制造业兴盛之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将为东莞海洋文化带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东莞更高层次发展提出了挑战。
报告分析指出,东莞积淀了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文化资源保护应用成效初显,而且东莞海洋城市新形象逐渐彰显。但是东莞海洋文化发展也存在不足与短板,主要表现在经略海洋的意识不强、海洋保护的自觉性不足、海洋城市精神不突出、海洋文旅资源融合度不高等方面。
报告认为,拥有黄金内湾独特优势的东莞要围绕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的目标迈进,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地和开放合作平台奋进,尤其要以海洋文化发展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一是高位统筹,加大海洋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加强海洋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加大海洋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加快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二是汇智远播,构建海洋文化交流传播平台。先行先试建设“海防国家文化公园”;积极参与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海上丝路国家文化公园;从多层面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海上丝路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搭建海洋文化交流平台。三是产业支撑,加快海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海洋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湾区海洋产业创新人才集聚;产业助力“A字型”黄金内湾沿海都会带建设。四是品牌助力,打造特色海洋文化和旅游品牌。打造“影像莞”“文创莞”等具有东莞特色和韵味的城市文化品牌;高水平打造“近代史开篇地”品牌;精心打造富含海洋文化的“改革开放文化地标”;积极参与共建海洋文化走廊,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新高地!打造“学术东莞”社科品牌
本次调研报告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东莞市社科联(院)联合调研组“强强联手”的结晶。
据了解,为推进海洋强省、文化强省建设,2022年8月10日至1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联合东莞市社科联(院)成立调研组,结合2022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主题“海洋文化与新发展格局”和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在大湾区主要城市开展广泛调研。在莞期间,课题组与东莞相关部门代表举行“海洋文化与古遗址保护”座谈会和“东莞建设文化强市和城市形象提升”研讨会,并考察了沙角炮台、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以及东莞图书馆、东莞玉兰大剧院、东莞市博物馆、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
报告的发布,不仅让人们对东莞海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将进一步激发全市社科人才创新创作热情,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当前,东莞围绕“思想引领+文化供给”这一条主线,立足“‘双万’东莞城市形象有效传播、千万人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两个目标,建设“七大文化”,打造“四张名片”,以文化强市建设推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作为本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承办方之一,东莞市社科联将发挥“联”的优势,依托市社科院等科研力量,汇聚社科智慧,着力打造“学术东莞”社科品牌,探索形成东莞特色、湾区气派、国内有影响力的学术高地,为推动东莞文化强市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社科贡献。
责任编辑:崔佳欢

地区专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