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常平镇“常平智造”,为人民大会堂定制灯具近30年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陈明 石忠情 时间:2023-05-18
导读:
在常平镇下墟社区的一栋古典建筑外墙上,一块“人民大会堂灯具生产基地”的金属招牌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惹眼。

原标题:“常平智造”结缘人民大会堂30年
备受关注的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届时,全球各地目光将再次聚焦北京人民大会堂。
备受关注的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届时,全球各地目光将再次聚焦北京人民大会堂。
还记得关于人民大会堂的小学课文吗?尤其是那座令人过目难忘的红星大灯。没错,大灯来自东莞。连日来,全媒体记者通过实地走访,揭开东莞市常平镇一个隐藏已久的“秘密”: 人民大会堂多个会议厅的艺术灯饰多为常平基地提供,至今已近30年。而东莞市常平镇更被业界称为“定制之都”。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最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常平84家企业上榜,同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0倍。
持续30年的“缘分”
在常平镇下墟社区的一栋古典建筑外墙上,一块“人民大会堂灯具生产基地”的金属招牌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惹眼。基地主人即梵尔赛灯饰公司董事长黄河山此时正忙碌不已, 作为人民大会堂灯饰主要供应商,他正在协调相关产品的各方面事务。
在基地产品陈列室,各种检测证书、大会堂灯具验收材料、照片等,证明了基地产品与人民大会堂的“缘分”。其中,一封来自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感谢信写道:“贵公司积极参与人民大会堂工程建设,科学生产、精心组织、认真负责……充分体现了贵公司领导讲政治、顾大局意识和职工顽强拼搏的精神。”

资料图:正在制作中的人民大会堂红星大灯
梵尔赛灯饰与人民大会堂合作始于1994年。当时,梵尔赛在常平镇设厂,同时在国内主要大城市开设门店,而北京的门店距离人民大会堂只有几百米的路程。“听员工说,有一天,有几个人来到门店,说是人民大会堂要装修,需要采购一些灯具……”
由此,常平“智造”正式走进人民大会堂,“缘分”持续至今,到明年就是整整30年。其间,人民大会堂历经数次翻新、扩容,灯具均由常平基地提供。
独一无二的灯
人民大会堂每个厅室的灯饰,都包含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信息。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的中央大灯,在外边一圈造型为56个向日葵花瓣,内侧是34个手牵手造型,最中心是红色五角星,象征34个省市自治区和56个民族手牵手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除了中央大厅,人民大会堂一共有34个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命名的厅,如北京厅、上海厅、天津厅、广东厅等等。每个厅的上方都有各具特色的大型艺术灯具,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主灯直径4米多;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主灯直径超过10米,创下了一个个新纪录……
每个厅的灯具都别具风格,独一无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厅室的设计风格、花纹与各自的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相吻合,比如广东厅,主灯的整个造型是木棉花,木棉花在广东随处可见,属于广州市花。

资料图:人民大会堂灯饰施工现场
大厅灯具体积庞大,重量动辄数吨,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极具挑战。无论是用材,还是造型、配件和维护要求都非常严格,哪怕掉一个珠子都是大事情,丝毫不能含糊。
所有产品在常平生产、检测、重重把关后,运往北京施工安装。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即每年国务院总理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场地,大厅灯具修改了18次,前后历时5个月,投入使用后,第一个来到金色大厅与国家领导人会晤的是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每一件作品都存照留念
“定制之都”发力专精特新
作为拥有60万人口、东莞市东部中心的常平镇制造业尤其发达,在民间更有“定制之都”的美誉。
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最新认定的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常平84家企业上榜,同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0倍,在东莞市排名第五。常平镇政府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工业制造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其中智能电气、电子产品具有相当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例如该镇金鸿盛电器生产的移动空调、除湿机等产品在业界十分有名,旗下产品超过六成出口到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市场。资料显示,该公司去年营收接近12亿元人民币,而预估今年有望超过20个亿,已被列为东莞市第13批上市后备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此外,该镇另一家科技企业乐生智能则专注于研发生产智能清洁用品,其中扫地机器人近年来异军突起,已引入多所高校实施战略合作。
常平镇的专精特新企业并非只限于工业制造,该镇文旅商品知名度极大,除隐贤山庄成为外来游客到常平的打卡之处,食品行业更加历史悠久,尤其是享誉东莞地区80余年的暖记腊味,旗下产品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东莞乃至港澳地区几代人的记忆。
在今年召开的东莞两会上,常平镇委书记刘裕昌对媒体记者透露,常平坚持锚定东莞东部中心,着力打造交通物流枢纽、先进制造强镇、莞港经贸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之城等“七大功能定位”。 在产业布局方面,则重点聚焦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精密制造、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发展方向,以此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依托坚实的制造业根基,常平制定了清晰的经济发展路径,其中坚持打造大平台,今年全力推进“香港城”建设,用好“两区”建设政策红利,积极引进港澳优质企业总部、现代服务业,将其建设成为东莞智能制造高地和串联香港、深圳、东莞市区、惠州的“新平台”。此外,依托莞民投云谷产业园,引进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核心产业,吸引产业上下游企业进驻,构建东莞辐射湾区的智造产业生态圈。
众多企业界人士认为,打造以制造业为主、连接港深惠莞的宜商宜居之城,东莞市东部中心常平镇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陈明 石忠情

地区专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