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百千万工程” | 隔坑村: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看得见、摸得着
来源:横沥融媒 编辑:朱伟红 谢京余 时间:2023-10-08
导读:
走进横沥镇隔坑村 映入眼帘的是 平坦宽阔的街道 漂亮多彩的墙绘 典雅精致的四小园 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渐次展开 尽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近年来,隔坑村按照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和横沥镇委、镇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以改善农村人

走进横沥镇隔坑村
映入眼帘的是
平坦宽阔的街道
漂亮多彩的墙绘
典雅精致的四小园
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渐次展开
尽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近年来,隔坑村按照“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和横沥镇委、镇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隔坑村先后获评“广东省卫生村”“东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东莞市特色精品村”。

“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可大了,你看看现在环境多好!”隔坑村民周凤玲说,“街道上特别干净,小公园很多,明渠都改成暗渠了,连蚊子也没有了,现在村里的每个角落都打造得好漂亮,我们都有很多亲戚过来隔坑游玩。”

“通过这几年的乡村振兴,村里的变化很大,治安、卫生、环境、群众住宿等各方面都很好。”隔坑村民吴柏根说。“每天晚上吃完饭我们都会来公园散散步,孩子们过来玩耍,老人们过来锻炼身体,别提多热闹了!”



为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隔坑村结合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特点、乡风民俗等,因地制宜,聚力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先行,完善村庄规划,实施“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提升人居环境与村容村貌。同时,开展实施中心公园升级改造、路域环境整治、旧村水渠升级改造项目等工程,并结合隔坑村水岸人家特色元素,建成8个公园以及大批口袋花园,其中在隔坑公园建设隔溪、古榕广场和碧塘廊道等,为村民提供了游览、休闲的场地。此外,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利用插花地、边角空地等,见缝插绿,将道路升级项目与街头小景建设项目相互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观赏性、文化性、生态性元素的街头景观,提升隔坑村的整体文化品位。


“隔坑村打造和美乡村主要分成三步。第一步是规划先行,这几年我们村与知名设计公司合作,设计村庄的整体规划。第二步是项目化推进人居环境改造,通过这几年推动乡村振兴、特色精品村工作,我们村一共投入了五千万元的资金,设计的项目一共有43项,整体提升隔坑村的人居环境。”隔坑村委会工作人员吴晓斌介绍,“ 第三点是专项化进行人居环境改造,例如废品回收站整治、明渠改暗渠等专项工作,我们按时间节点逐步推进人居环境改造。”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外在美丽得体,又要内在充实丰富,“面子”“里子”缺一不可。隔坑村注重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铸魂。不久前,隔坑村村史馆揭牌启用,该馆结合隔坑村水岸人家特色文化,盘活闲置的隔坑旧大队部,开设有荣誉馆、振兴馆和时光馆,以水岸文化、居家文化、龙舟文化和农耕文化分区进行陈设展示。通过村史馆让新生代记住村史、留住乡愁,厚植文化根基。


隔坑村还依托特有的水岸人家的特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农村本土资源,大力开展富有趣味的传统龙舟景、扒艇仔文化节等传统民风民俗活动,积极探索城乡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将旧村活化提升,展现隔坑民俗文化魅力。


此外,隔坑村充分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格局。成立了由党员、村民代表、群众组成的隔坑村共治协会,负责协助“两委”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规划统筹和环境提升工作的跟踪落实,让村民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同时,建立“益企啡吧”实践基地,以“益杯咖啡议事会”为公益服务平台,以“公益积分”兑换为激励,带动村民和外来人员参与公益服务,柔性介入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

放眼隔坑村,处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幅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不断推进,隔坑村正大步奔向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朱伟红 谢京余

地区专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