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百千万工程” | 人居环境整治成功“出圈”,横沥张坑村是怎样做到的?
来源:横沥融媒 编辑:黄晓妍 时间:2023-11-02
导读:
村内道路宽敞整洁,湖面倒映着绿树红花,公园里桂花飘香,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容村貌悄然发生美丽蝶变,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现在的横沥镇张坑村,呈现出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和美乡村画卷。 张坑村的蝶变正是横沥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暨

村内道路宽敞整洁,湖面倒映着绿树红花,公园里桂花飘香,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容村貌悄然发生美丽蝶变,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现在的横沥镇张坑村,呈现出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和美乡村画卷。
张坑村的“蝶变”正是横沥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暨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作的生动缩影。不久前,全市村容村貌整治暨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横沥镇召开,张坑村再度“出圈”,“张坑经验”深受与会代表称赞。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该村还获得“特色精品示范村”“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等称号。而这些荣誉,也见证了横沥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与辛勤付出,为横沥镇全域推进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增添了前行动力。

01 环境变化大,处处皆风景
沿着骏马路前行,穿过铁路桥洞,就看到一个古色古香、高大精美的仿古牌楼,上面书有“张坑村”三个醒目的大字。
驱车进入村内,可见道路干净整洁,路旁绿树成荫。相牛文化公园、篮球场、文艺舞台、桂湖公园等分布在村主干道两侧。在绿树红花点缀下,亭台楼榭、石桌石凳、蜿蜒步道等相映成趣,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不时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在长廊或凉亭内话家常,天真活泼的儿童在游乐场地玩耍,年轻的小伙们在健身器材区锻炼身体,每个人都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惬意闲暇时光。
对于人居环境的变化,村民吴尹笑感受颇深:“村里的大街小巷变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空气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休闲场所供我们休闲娱乐。我一有空就出来逛一逛,走一走,看一看。”要知道,在这之前,村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到雨天,污水横流,进出村子都让村民苦不堪言,更别提人居环境了。

近年来,张坑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村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140多亩风景优美的连片山林规划建设张坑公园,对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桂湖公园进行景观升级改造,进一步拓宽公园自然、文化和社交属性,吸引群众走进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
沿着张坑公园的山坡拾级而上,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旧屋经过改造,成为绿意盎然的街头小景;大榕树下宽阔的平台是村民休憩的好去处;绿丛间的凉亭、登山的小道,常常飘出欢声笑语。这些美丽的乡村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自2019年至今,先后投入了近4000多万元,对全村的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使得人居环境以及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坑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张慧超说,全村先后开展了道路升级改造、内巷道明渠改暗渠、房屋立面升级改造、“三边三地”整治提升等工作,停车位更加有序规划,道路更加整洁平坦,村民出行更加舒适便捷。

02 破解“老大难”,提升“满意度”
“人居环境整治的难题在于村民思想的改变。”旧时,村民习惯用房屋来确定土地所有权,在宅基地上搭建简易的房子、猪栏、牛栏等作为“主权”宣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以及猪栏等年久失修,大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甚至倒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木材乱堆等问题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为了彻底整治存在的问题,一场动员全村上下的改造工作就此展开。不过,开展整治工作并非易事。首先要得到村民的同意。为打消村民心中的怀疑和担忧,工作人员到现场对村民原有的房子、猪栏、牛栏等位置进行丈量面积、画“红线图”、登记备案,与村民签订改造工作协议书。
明确土地所有权后,村委会统一对猪栏、牛栏等旧建筑进行拆除清理,把“鬼乸园”一幢幢破旧的建筑建设成一个个小菜园,建设后的小菜园返还给原屋主用于种植蔬菜。
如今,张坑村蔬菜园已经成为村内老人们最爱去的地方之一。每当晨光初现或夕阳西下时,不少村民扛着锄头、提着水桶陆续来菜园子劳作,或松土、或浇水,顺便采摘新鲜的蔬菜。
70多岁的陈奶奶年纪越大越是闲不住,她总爱在家门口种点蔬菜。没想到,家里的一块猪栏被“翻”了出来,让她的“田园心”有了“归宿”,心里乐开了花。“我家这块地闲置多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浪费土地资源,后来村委会规划好这些闲置地给我们种菜,让我的退休生活有了新的乐趣。”陈奶奶笑容满面地说,现在一有空她就来看看我的菜地,吃着自己种的菜,家里人都觉得特别香,感觉这日子就是美。
“现在村民对人居环境的提升效果非常满意,切实享受到环境变好、变美带来的好处,并积极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张慧超表示,张坑村将结合实施“百千万工程”,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03 凝聚“村力量”,擦亮“天际线”
人居环境的改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让群众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才是关键。对此,张坑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环境整治的践行者、文明新风的宣传者。同时,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全村力量,构建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此外,张坑村制定了“站长制”“所长制”等管护机制,把监督、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不断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在细节上做文章,推进整治“难点”变“亮点”,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环境美了,如何让五彩缤纷的绿意不褪色?张坑村把目光投向破解垃圾分类难题上。对旧垃圾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为每户家庭配置垃圾分类收集桶、实行上门收运垃圾……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的文明素养得到提升,“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为改善人居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地面上的环境逐渐变好,但张坑村绝不满足于此,着眼于解决居民多年的“头顶危机”,还村民一片靓丽的“天际线”。为清理“空中蜘蛛网”,张坑村对全村“三线”(电力线、通信线、有线电视线)进行分批、分标准推进整治,对散落杂乱的线路进行剪断、捆扎,对具备下地条件的统一实行下地改造,其他区域通过设置线槽、管廊等形式实现“安全规范、布线有序、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经过整治,昔日交织错杂的“三线”逐渐消失不见,各种线路整齐有序,天际线更加美观,人居环境大大改善,用线用电更安全更有保障。从村道村巷改造,到“三边三地”提升,再到“三线”整治美化,身边环境的点滴改变,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不仅如此,在扮靓乡村“颜值”的同时,张坑村不断提升“内涵”“气质”。
当前,围绕“相牛文化”的主题,张坑村着力发掘横沥百年牛墟的相牛文化,在公共基础设施、乡村景观的建设中融入“相牛”元素,建成了相牛文化公园,并全力打造“相遇美好 相牛故里”文化品牌,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留住点点乡愁。
责任编辑:黄晓妍

地区专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