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地区专栏 > 广东 >

京东超市玩具业务首场“出口转内销”对接会走进茶山 助力玩具婴童企业开辟国内大市场

来源:茶山融媒 编辑:冉常友 时间:2025-04-25
导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如何危中寻机、化危为机?4月24日,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东莞市商务局指导,东莞市茶山镇人民政府、东莞市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东莞市茶山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共同主办的内外贸融合新引擎:京东赋能莞企挖掘国内消费新蓝海
万众一心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如何危中寻机、化危为机?4月24日,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东莞市商务局指导,东莞市茶山镇人民政府、东莞市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东莞市茶山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共同主办的“内外贸融合新引擎:京东赋能莞企挖掘国内消费新蓝海”产销对接活动在茶山举行。东莞80多家玩具婴童企业,携产品与京东超市玩具采销团队展开“一对一”洽谈,借力京东集团近期推出的“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开辟国内大市场。
 
“出口转内销” 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加剧。东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口转内销”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京东集团作为国内电商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强大的平台优势、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运营模式。此次京东与东莞企业携手合作,将为莞企打开通往国内消费新蓝海的大门。希望东莞企业充分借助京东平台力量,深入了解国内消费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共同探索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东莞市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长温国雄指出,东莞作为中国玩具婴童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制造能力,东莞玩具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口皆碑,但国内市场的潜力同样巨大。希望企业通过与京东深度合作,更好地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借助京东的平台优势,将优质的玩具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国内市场,实现内外贸易的良性循环和协同发展。
 
据了解,作为全国重要的精品毛绒玩具产业集聚地,目前茶山镇拥有玩具企业约1500家,其中规上玩具企业5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11家。因此,京东超市玩具业务首场产销对接会选择走进茶山。
茶山镇副镇长陈晓炜表示,依托京东集团推出的“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我们组织今天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企业搭建起与行业协会、电商巨头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桥梁,助力企业打开国内市场。茶山镇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企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种模式帮助企业拓展内销市场
 
对接会上,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玩具品类负责人介绍了2024年中国玩具出口、国内玩具零售相关情况;京东超市婴童玩具业务负责人对“2000 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据介绍,依托其自营模式和供应链能力,京东将安排专业采销队伍驻点办公,直接采购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并开设外贸优品专区,通过流量倾斜、全渠道营销支持,加快打开销路,防止低价内卷。针对入驻京东的外贸商家,京东也将提供密集培训,加大补贴及各类资源支持,帮助商家快速拓展国内市场。
京东超市婴童玩具业务负责人陶丽娴介绍称,“产品进驻平台后,平台会开通绿色通道,协助企业完成外贸产品标准化认证(3C/GB合格证)。不同的产品,可以选择京东自营、京喜自营、和京东POP三种模式进行产品推广,企业可以根据价格带,去选择适配自己的模式。”
 
茶山玩具企业与京东迅速达成合作
 
据了解,位于茶山镇的东莞市玩乐童话婴儿用品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品牌jollybaby,在对接会前已与京东超市签下5000万元订单,并推出100万本jollybaby布书的包销计划,这也是京东超市玩具类目首个出口转内销的巨额采购合同。
 
对接会当天,茶山的玩具企业也纷纷携产品到场,并现场与京东采销团队进行“一对一”洽谈,详细了解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细节,并有多家企业与京东达成意向合作。
 
东莞市景宝婴童玩具用品有限公司京东运营经理贾亮亮告诉记者,公司现在60%的订单都来自于外销,因为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外销资源成本上涨了很多,订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企业已经和京东已达成一致意见,正在走入驻京东的流程。
据悉,为助力更多茶山玩具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当天,茶山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与京东超市婴幼童玩具业务部签订了毛绒玩具出口转内销采购的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京东集团“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京东超市玩具将联合茶山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以及相关会员企业,推动毛绒产业带出口转内销,通过招商扶持、AI技术赋能、采购支持及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升级。
责任编辑:冉常友
万众一心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