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地区专栏 > 广东 >

实验室到生产线“零距离”!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炼成湾区科创“加速器”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纪亚珂 周铮 时间:2025-07-24
导读: 科创资源集聚 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前身为松山湖大学创新城,现已发展成为占地397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综合体。这里汇聚了12家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了10个创新工
万众一心
科创资源集聚  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前身为松山湖大学创新城,现已发展成为占地397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综合体。这里汇聚了12家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了10个创新工场、200余个研发平台,建立了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站,上线共享仪器约5000台套。通过与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双创社区构建了“高校成果、社区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2020年7月23日,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揭牌成立,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这一国家战略的赋能之下,一座宜研、宜创、宜业、宜居社区用5年时间的蝶变新生,完成了从科创“试验田”向科创“强磁场”的跃升。
含“科”量与含金量双升,创新“小生态”育成——12家新型研发机构、200余个研发平台、5000多台共享仪器,辅以全周期、全链条的科创服务生态支撑,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外赋能,产业链创新链互促双强——联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多家科研院所,对外拓展生产场地20万平方米,辐射带动多个镇街科创发展。
5年前,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应时而生,承载期待,不负期待;未来,社区将持续深化“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融合模式,为东莞“8+8+4”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书写湾区科创新范式。
正逢其时:联动赋能,辐射东莞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5年来的蓬勃发展,是时与势合,内与外合的最佳注解,更是5年探索实践,从科创“试验田”跃升为湾区“强磁场”的生动见证。
2020年7月,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高规格谋划建设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打造一个承接广深港澳、松山湖科学城、中科院及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落地的粤港澳创新创业首选地——当年7月23日,在原松山湖大学创新城的基础上,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式揭牌。
时隔4天之后,7月27日,一项重磅国家战略落地: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正式开始从“园”到“城”的根本性变革——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揭牌,可谓生逢其时、正得其势。
乘国家政策东风,在市科技局、松山湖管委会、东实集团以及多方单位的共同努力之下,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蓬勃发展态势正是松山湖科学城,乃至整个东莞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见证。
同时,随着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国家战略,科创资源加速云集,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成为承接科创“流量”的理想之地。
如何抓住泼天“流量”?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借智借力,联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各方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起全链条创新生态,更向外辐射,激发周边镇街园区的科创活力,化流量为“留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对内的科创资源整合上,5年来,社区与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周边高校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实现“高校成果、社区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社区联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各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公共技术平台、创新工场等共同推进创新创业企业培育孵化和产业化,链接科技成果从0到1和从1到100的全链条过程。
近年来,社区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建的“先进制造创新工场”,引进其轻元素材料团队(高端铜材制备技术及装备产业化联合工程中心)、精密仪器研发团队、新型纤维团队等团队,共同培育孵化了中科精益、中科皓烨等一批优质企业。
在对外赋能上,社区企业科恒科技的3D打印技术与茶山镇韬略运动器材的头盔产品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科技运动产品;华南协同创新院与石排镇共建东莞市石排通信部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通信部件技术创新能力;华南设计创新院与寮步镇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助力寮步科创培育。
在顶层设计赋予的科创“势能”加持下,在微观层面创新主体间的化学反应之下,5年时光,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打造除“开放、协同、高效”创新创业生态网络,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社区超50家企业在周边拓展生产场地近20万平方米,辐射带动大岭山、大朗、寮步、茶山、东坑、企石等镇街科技产业发展,涵盖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多个产业领域。
今年5月22日,东莞市首个战略科学家团队在社区耕耘两年后,正式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成果:TGV3.0技术、“能感存算”一体AI芯片、PLP等离子刻蚀设备、毫米波雷达芯片、全自动晶圆AI-AOI检测设备等五大创新成果,战略科学家团队是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人才政策之一,旨在通过引进顶尖科研团队推动前沿科技突破和产业升级。而这一系列成果在社区的盛大绽放,也无疑是将为东莞的转型之路再次注入了一道强力催化剂。 
从一片荔枝林到如今的创新创业不夜城,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以五年的蝶变,为松山湖、东莞乃至大湾区科创产业园区的的成长之路留下了别具一格的“样本”,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创新创业进化论。
 
三区融合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
 
双创社区创新“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融合模式,联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研发机构,重点培育无人自主技术、新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目前常驻研发办公人员超5000人,本科学历以上人才占比超过75%,包括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教授博士团队。
 
通过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和东莞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双创社区为全市累计培养超3573名研究生储备人才。与周边镇街共建的多个协同创新中心,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协同发展。
 
未来,双创社区将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纪亚珂 周铮
万众一心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