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雨翰墨 德洒江天 —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机关党委书记、著名书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2019年10月刊 编辑:梦飞 时间:2019-10-30
导读:
峥嵘岁月尽险阻,壮阔人生唯奋求。走近洪常春,让人惊愕生命总会如此充满艰险,又令人感叹年华可以这样充实有为。


文/李小玲 师轩
峥嵘岁月尽险阻,壮阔人生唯奋求。走近洪常春,让人惊愕生命总会如此充满艰险,又令人感叹年华可以这样充实有为。
洪常春是一道险象环生的山路, 说他经历九死一生也不为过;他又是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于是总能笑傲风雨遇难成祥。洪常春更是一部内涵深厚的大书,他以创新的艺术成就蜚声业内外;他同时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旋律,一颗柔韧的赤诚之心始终为党和人民而搏动!
洪常春是一道险象环生的山路, 说他经历九死一生也不为过;他又是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于是总能笑傲风雨遇难成祥。洪常春更是一部内涵深厚的大书,他以创新的艺术成就蜚声业内外;他同时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旋律,一颗柔韧的赤诚之心始终为党和人民而搏动!

一、历尽生死之劫,抗争生命传奇
都说人生三道鬼门关,洪常春却是鬼门关的常客。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洪常春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苏集镇苏集村。襁褓之中的他就体弱多病,未满周岁时拉肚子久治不愈, 连续拉了半年后,连哭声都渐次消失,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婴儿难逃夭折之天劫,在祖母和母亲的日夜精心守护之下竟奇迹般地脱险。
都说人生三道鬼门关,洪常春却是鬼门关的常客。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洪常春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苏集镇苏集村。襁褓之中的他就体弱多病,未满周岁时拉肚子久治不愈, 连续拉了半年后,连哭声都渐次消失,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婴儿难逃夭折之天劫,在祖母和母亲的日夜精心守护之下竟奇迹般地脱险。

1960 年前后,全国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洪常春的老家苏集村属于重灾区, 同龄的两个小伙伴在他眼前饿死, 瘦骨嶙峋的他一阵微风就能吹倒, 孱弱的性命何其令人堪忧, 然而他却度过了难关, 幸免于难。跨过这两道鬼门关的他, 立誓自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强身健体, 随着年龄增长, 体质也逐渐强壮起来。
1979 年初,对越自卫还击战爆发,时任13 集团军38 师保卫干事的洪常春第一批出国作战。他担负了保卫师挥部的重要任务,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他身先士卒,将生死置之度外,满完成了作战任务,平安凯旋。但令他痛心的是,不少同年入伍的战友在身边壮烈牺牲。每天见闻惨烈战争中的生死离别,让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安然荣归的洪常春仍回到军营继续服役,但生命之虞并未就此解除。1987 年 12 月, 由于连续加班过度累,在办公室突发心肌梗死。洪常春面对突发病情,心里十分冷静,用控制心脏放松放松,十几秒过后,他却通过自我调节转危为安。
1979 年初,对越自卫还击战爆发,时任13 集团军38 师保卫干事的洪常春第一批出国作战。他担负了保卫师挥部的重要任务,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他身先士卒,将生死置之度外,满完成了作战任务,平安凯旋。但令他痛心的是,不少同年入伍的战友在身边壮烈牺牲。每天见闻惨烈战争中的生死离别,让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安然荣归的洪常春仍回到军营继续服役,但生命之虞并未就此解除。1987 年 12 月, 由于连续加班过度累,在办公室突发心肌梗死。洪常春面对突发病情,心里十分冷静,用控制心脏放松放松,十几秒过后,他却通过自我调节转危为安。

洪常春的生命之舟就是这样反复无常,经常发生搁浅的风险甚至触礁的危机,亲友们担忧牵挂他的健康, 他反倒看淡了生死。1996 年夏天,他感觉到肝脏异常, 去某部队医院检查,被查出4 个肝肿瘤,每个直径都在 3.5 至 4 厘米大小,医生预言他看不到 1997 年的曙光。洪常春不以为然,自我拟定自救方案。经过六年的自行调理,肝肿瘤不治而愈,完全康复,连钙化点也失了。
但心梗对他还是依依不舍。在2000 年秋天一次自驾出行中,心梗再次突然眷顾,洪常春忍着剧痛,将车安稳停靠路边,然后放松自己。缓过心绞痛后,自驾赶往医院急诊科,医生要他立即住院,他冷静思考片刻, 婉拒了医嘱,回到生活中坚持自我调治,至今心脏表现良好。
肝肿瘤相安无事,脑肿瘤却不期而至。2010 年10 月,洪常春的左脑脑体中间被查出有个 2 厘米的肿瘤。面对医院强烈的收诊要求,亲友也无不劝进,但洪常春坚持不给医院添麻烦,仍然采用自我调治方案,脑肿瘤至今没有再次为难他,自动消失。
人们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熬过初生时腹泻不止的劫难,洪常春的生命仍无坦途,病魔与死神如影随形。这位从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沙场硬汉,直面遭遇的一次次危及生命
的重疾乃至癌症缠绕,处变不惊,奋起对决,创造了自行调治、自救成功的生命神奇。举凡熟悉的人,无不为他历尽厄运磨难和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所惊讶,更为他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自我创新的斗争智慧赞佩不已。
但心梗对他还是依依不舍。在2000 年秋天一次自驾出行中,心梗再次突然眷顾,洪常春忍着剧痛,将车安稳停靠路边,然后放松自己。缓过心绞痛后,自驾赶往医院急诊科,医生要他立即住院,他冷静思考片刻, 婉拒了医嘱,回到生活中坚持自我调治,至今心脏表现良好。
肝肿瘤相安无事,脑肿瘤却不期而至。2010 年10 月,洪常春的左脑脑体中间被查出有个 2 厘米的肿瘤。面对医院强烈的收诊要求,亲友也无不劝进,但洪常春坚持不给医院添麻烦,仍然采用自我调治方案,脑肿瘤至今没有再次为难他,自动消失。
人们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熬过初生时腹泻不止的劫难,洪常春的生命仍无坦途,病魔与死神如影随形。这位从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沙场硬汉,直面遭遇的一次次危及生命
的重疾乃至癌症缠绕,处变不惊,奋起对决,创造了自行调治、自救成功的生命神奇。举凡熟悉的人,无不为他历尽厄运磨难和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所惊讶,更为他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自我创新的斗争智慧赞佩不已。

二、醉心书法创作,演绎文艺高度
洪常春屡遭病魔缠身何以自救成功,是他勇敢而睿智的抗争夺取的胜利,与其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功底,平淡心境和良好心态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关系,他醉心书法艺术的生活,而缘于专注和创新,他开拓了令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地处鲁豫皖苏四省交界的山东菏泽曹县,素有牡丹之都的美誉。这里深厚而丰盛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濡染和滋养了洪常春的传统思想、人格品性和文艺素养,而父母和家庭的良好教育培养和造就了他温文儒雅的素质、读书写作的习惯、书法摄影民族乐器的情趣和运动习武的崇尚。
洪常春屡遭病魔缠身何以自救成功,是他勇敢而睿智的抗争夺取的胜利,与其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功底,平淡心境和良好心态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关系,他醉心书法艺术的生活,而缘于专注和创新,他开拓了令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地处鲁豫皖苏四省交界的山东菏泽曹县,素有牡丹之都的美誉。这里深厚而丰盛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濡染和滋养了洪常春的传统思想、人格品性和文艺素养,而父母和家庭的良好教育培养和造就了他温文儒雅的素质、读书写作的习惯、书法摄影民族乐器的情趣和运动习武的崇尚。

早在六七岁时,洪常春在外祖父的影响下接触书法,从此沉迷其中不能自拔。1969 年参加工作后,尽管公务缠身,他一直坚持练习书法陶冶情操。随着其书法功力和业界名气不断见长,慕名求字的人越来越多。面对每一位有缘人的需求,他很少一挥而就,总是胸有成竹才下笔,因而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心的创作。他更是将这种忠于艺术的精神和精于艺术的追求融入创作之中。他于 1976 年编辑出版《篆隶对照字帖》,1978 年编辑出版《字体集》书法教材。

前线荣归后,洪常春岗位发生多次变动,职务发生多次升迁,且身兼数职。无论工作有多忙,都没有改变他对书法的热衷。他潜心练习,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其书法自成一体,古为今用,别具风格,享誉全国书法界。1995 年,他参加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全国青联、中央电视台、中央书画院主办的书画周活动,其作品荣获一等奖并在中央美术馆展出。2004 年、2005 年,他编著的《纪念毛主席诞辰110 周年书画博览》《纪念抗战胜利 60 周年书画集锦》相继出版发行,2011 年5 月,他被中国知名品牌风云人物评审团、焦点访谈网、中华儒商总会、联合评为书法行业十大新闻人物。2012 年,他的6 幅作品被国家关工委选中,在联合国教育论坛上进行国际交流,受到好评。2016 年1 月代表中国军民网为台湾总统马英九书写藏头联:“和谐两岸马到成功, 英雄豪杰揽月九天”。4 月份又代表中国军民网给台湾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书写贺联:“洪氏巾帼大智慧,秀丽台湾民柱石”,深受两岸一致好评。2016 年5 月参加中国老龄基金会组织的赴韩文化交流, 作品受到韩国同仁点赞。其作品不仅多次在国家级书法大赛中获奖,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更是被历届国家领导人收藏。中外业界盛赞他的书法作品形式丰富、笔墨自然、笔法精到细腻,充分展示了著名书法家的创新造诣和高尚情操。因其书法造诣精深, 不仅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还先后获聘为青岛黄海学院书法教授、中国未来研究会名人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军友书画院院长。

不只是书法出彩, 洪常春在美术、摄影、收藏、文学创作,民族乐器,太极拳,乒乓球等领域也是广有涉猎,兴致盎然,并难能可贵地成为中国新闻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五个国家级协会会员,并受邀担任华老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军民网副主编,北京军谊永和文化交流中心顾问等社会兼职。他勤于笔耕, 乐于探究, 用心创作, 成果丰盈, 以笔名“长春”编写了《卢沟晓月》 电影文学剧本,并担任《警官与囚犯》电视连续剧美术编辑,《深山老黄牛》 专题片编导,出版了《辉煌成就、世纪曙光》(上下卷)、《当代中国电视 人》等文集,还主编了《团支部工作大会》《成都军区后勤部组织史第九分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作》《当代杰出管理专家人才名典》(上下卷)、《中国当代经典论文集》。等一千二百多万字的各类书籍。退役军人也能如此著作等身着实令人称奇。闲来无事时,他也会打打乒乓球,练练太极。
从洪常春的闲情逸致不难看出, 他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的处事心境、宁静致远的性情修养。也许正是这种适宜受用的生活方式,使他能够从容应对病魔的轮番侵袭,而一次次自救成功。
从洪常春的闲情逸致不难看出, 他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的处事心境、宁静致远的性情修养。也许正是这种适宜受用的生活方式,使他能够从容应对病魔的轮番侵袭,而一次次自救成功。

三、普惠慈善公益,创新尖兵境界
在部队中磨练了坚强的意志,使洪常春先生对认定的事情必要坚定为之而百折不回; 在烽烟中幸运存活的参战经历,让洪常春更加珍惜生命和热爱祖国。在工作之余,洪常春还经常利用自身的书法专长和业内影响多次社会做慈善工作, 并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将铮铮铁骨的另一面柔柔深情写入书法作品,融入一次次慈善事业中,将所获善款多用来 建设家乡和帮助更多的人。2014 年他被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公益慈善万里行组委会评为“中国公益慈善之星”。
在部队中磨练了坚强的意志,使洪常春先生对认定的事情必要坚定为之而百折不回; 在烽烟中幸运存活的参战经历,让洪常春更加珍惜生命和热爱祖国。在工作之余,洪常春还经常利用自身的书法专长和业内影响多次社会做慈善工作, 并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将铮铮铁骨的另一面柔柔深情写入书法作品,融入一次次慈善事业中,将所获善款多用来 建设家乡和帮助更多的人。2014 年他被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公益慈善万里行组委会评为“中国公益慈善之星”。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洪常春在各个领域取得众多骄人的成果,这些却是他的业余成就,他的“正业”在于管理科学研究和教育发展创新行业, 对应的职务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创新中心主任企业家委员会主任。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是经陈云同志批示,在宋平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关怀和支持下,国家科委批准于1987 年6 月成立的首家经国家批准的专门从事管理科学和相关交叉科学研究的新型科研咨询机构, 2012 年 7 月重新设立登记为国家事业单位。根据管理和科研需要,中管院下设科研部、培训部、项目合作部、国际交流部等职能部门及设学术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等直属机构和 50 多个研究所(中心)。中管院现为国际管理学者协会联盟 (IFSAM) 的理事单位。

长期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常务委员 (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家委员会主任的洪常春,与院务委员会班子成员和同事一道探索、研究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为推动企业质量管理创新,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工作出色,2019 年1 月,他被选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机关党委书记。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创新中心前身为2011 年4 月成立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工程研究中心,2019 年由于业务需要更为现名, 属于中管院直属机构,也是中国唯一集产、教、研、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教育发展创新管理机构。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创新中心前身为2011 年4 月成立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工程研究中心,2019 年由于业务需要更为现名, 属于中管院直属机构,也是中国唯一集产、教、研、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教育发展创新管理机构。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创新是牵住一切工作的“牛鼻子”!在洪常春主任的深耕广播下,中管院教创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指示精神,团结和带领关注教育的领导、社会名流、教育权威专家、各地教育机构、企业商家、公众媒体等组成团队,以“创建有序、规范、科学的管理性、创新性实体组织”为宗旨,致力于为教育发展创新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开展教育发展创新课题研究,联络全国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相关商家企业等举办教育发展创新培训指导、经验交流、产品推介等活动,为我国教育发展创新作出了开创性探索和开拓性贡献。

2013 年,洪常春主导中管院教创中心依托自身管理研究优势,联合中国关工委发展教育中心等机构以 “中国梦·传递教育正能量”为主题,共同组织举办“教育金鼎奖”年度总评选,推广优质教育及管理模式,将正能量传递到全国每个地方,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各方热烈反响,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他也因此被誉为“教育创新尖兵”,并被推选为全国青少年关爱工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站在中管院教创中心的高端平台上,凭借高尚的品行、斐然的成就所累积的崇高威望,洪常春早已化身为社会共享的公众资源和公信力、感染力兼具的教育大家。他经常应邀出席各类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并开展座谈演讲。丰富而传奇的过从经历,创新而传统的思想理念,在其诲人不倦的引导下,已成为激发和凝聚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各类人群回归美德、励志青春、情怀爱国、奋斗复兴的资深读本和启迪范本。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于历尽生死、年已古稀的洪常春先生来说,生命的长度几何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但凡存世一日,当需奉献今生,为教育产业发展、管理科学创新倾尽才情,也为书法创作、社会公益持续努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和利益赤诚进取,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勉力有为,他愿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责任编辑:梦飞

环境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