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家社区文学团体黄桷文学社受到群众赞誉市级党报作连续报道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记者曹继选 时间:2020-05-02
导读:
世界财杂志网讯(特约通讯员赵式首席记者曹继选)重庆首家社区文学团体黄桷文学社,在成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每周定时推出网络作品,出品具有地方特色的诗文集,为《供销工作七十年》和《战疫情诗文集中流砥柱》等书刊撰写稿件。小小文学社,干出大成绩,


黄桷文学社编辑出品的《黄桷小屋》文集。

黄桷文学社部份社员在南岸区作协主席杨金帮带领下,到重庆铁山坪进行采风活动时与田园山庄负责人阳永军等留影。
文学社的工作班子,由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和一定文学艺术素养、有在南山地区生活或工作经历的5名成员组成。他们党龄均在30年以上,年龄均在60岁以上,几十年来坚持读书写作,志同道合使他们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文友和搭挡,全是“义工”性质。他们没有一分钱报酬,自费办社务和实地采访,因活动需要还不时主动垫款,把搞好文学社工作当作自己“老有所为”的大事来做。
社长潘云国几十年来热心做公益,每年春节前坚持为文峰山麓的烈士墓清除杂草培土垒坟。经常到田间地头和茶馆搜集素材撰写稿件。副社长兼黄桷小屋公众平台总编邹世平,为支持儿子媳妇创业,自带年幼孙女儿,颇费时间和精力,为确保平台每周五下午按时推出作品,克服体弱多病、眼力不济的困难,有时凌晨四点就起床审阅稿件、选配插图和组版。文学社顾问马金云,在搞好各方面协调工作的同时,带头撰写稿件、跋山涉水攀楼创作摄影作品。

社长潘云国、副社长邹世平、秘书长叶文柱、副社长赵心放接受重庆晚报一上游新闻记者采访后留影。
加强管理是搞好文学社工作的基础。工作班子运用在退休前的工作经验,管理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工作人员以开碰头会的形式,坚持重大事情集体研究决策,切实做到会议有记录,工作落实到人,定期进行检查。此外建立健全了《黄桷文学社章程》、《黄桷小屋微信群群规》等有关规章制度。黄桷小屋公众平台编辑部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把好推出作品的思想政治关和艺术水准关。
重庆长江之南蕴涵着大禹文化、宗教文化、开埠文化、抗战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等“五种文化”,有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此外历代热爱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多多。文学社抓住这些得天独厚的历史、自然和人文条件,已积极举办和参加多次活动,如组织成员到黄山抗战博物馆和黄桷垭老街采风,参加区作协举办的文学沙龙活动,应邀参加诗仙酒厂和区作协联合举办的金秋诗歌朗颂会、到江北区铁山坪采风抗战历史等。
文学社的黄桷小屋公众平台在坚持推出宣传正能量的纯文学作品基础上,通过悉心采访和深入发掘,先后开辟了《南山怀古系列》、《南山名人忆语》、《老南岸的老故事》等三个别具地方特色的新栏目。在新栏目推出的作品中,有中国革命史上的传奇人物李蔚如、民主革命功臣席正铭、二战时期中国“黑室”及著名译电专家池步洲、抗联总司令李杜将军等在黄桷垭的活动史实,有介绍重庆长江南岸连接川黔盐茶驿道的四条古道的概况,有老南岸的诸多老故事。读者对新栏目给予了高度评价,感慨留言说:现在大家有幸了解到悠久的南山历史。南山故事多,既丰富又有趣。读了南山老故事,懂得了大道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用生命和鲜血換来的,不忘历史,不忘英雄......

2020年4月10日,黄桷文学社社长潘云国等接受本网首席记者曹继选采访留影。
去年初,文学社开展了“渝南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比赛活动。通过平台对外滚动发布征稿信息,要求参加活动的作品必须以弘扬正能量,传播新思想,歌颂新时代,放歌新生活为主题。征稿信息发布后,编辑部先后收到全国各地传来的稿件100多篇,从中精挑细选33篇在《黄桷小屋公共平台》公开发表。

竣工不久就成为网红打卡地的重庆南岸黄桷垭老街是黄桷文学社常常前往采风,挖掘历史文化的好地方。
为调动作者的创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黄桷垭、南山和南岸的知名度,文学社研究确定从黄桷小屋公众平台推出的的文章中,择优选出90余篇,出版了《黄桷小屋》纸质诗文集,受到不少读者和一些专家好评,有关图书室和档案馆作了收藏,并颁发了收藏证书。

南岸区南山街道双龙村,以盆景制作享誉江南塞北,拥有数名非物传承人。为文学社作家们提供素材等帮助的南山盆景博物馆。

黄桷文学社画室。
责任编辑:记者曹继选

教育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