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行业 >

邂逅《纳兰词典评》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赵 玥 时间:2020-12-11
导读: 在一次北京地区的(春季)图书订货会上,我偶然间发现了《纳兰词典评》一书,清新淡雅的书封装帧:白色的封皮上印着浅浅的花纹,红色的“纳兰词典评”几个大字镶嵌在浅浅的印纹上,是那么的清雅夺目,就在那一刹那间我喜欢上了《纳兰词典评》一书,爱不释手地
万众一心
       
       在一次北京地区的(春季)图书订货会上,我偶然间发现了《纳兰词典评》一书,清新淡雅的书封装帧:白色的封皮上印着浅浅的花纹,红色的“纳兰词典评”几个大字镶嵌在浅浅的印纹上,是那么的清雅夺目,就在那一刹那间我喜欢上了《纳兰词典评》一书,爱不释手地翻阅它。
       其书评曰:“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三百多年来,还是会有人常常这样掩卷叹息。情深不寿,强极则辱。用情太深就不易长久,太执著了更容易失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那一刻,曾经以为会天长地久,但最终,却恨不能一夜白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轻轻翻开纳兰的词,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清新之风,带着朝露的湿润,带着青草的气息。仿佛可以看到三百多年前那位谦谦君子在低眉吟诵。
       一尺华丽,三寸忧伤,拈一朵情花,呷一口词香,最清澈的小令长调里蕴含着最纯真的情。
       《典评》开篇一首《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这首词写出了那是   一个雨打芭蕉的夜晚。心欲碎,不知是芭蕉心碎,还是纳兰心碎。“早也潇潇,晚也潇潇”,雨滴芭蕉,私语切切,诉尽相思意。
       罢了,罢了。一梦似千年,从来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刘禹锡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留多少痴念在人间。已道无情,而情至深处难自己。这般深情厚意,在纳兰心中恐怕已不是简单的有情,而是人生难得的知心人。如果说情是前生五百次的回眸,爱是百年修得之缘,那么知心便是三生石畔日日心血的倾注。
       有情无?
       纳兰笃定不念今生,料想今生情已尽。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只可惜这么有才气的纳兰,31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性德(公元1655年-1685年):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他天生富贵,衣食无忧,父亲权倾朝野;他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风华正茂之时因伤寒与世长辞,生命如流星一样短暂而璀璨。
       纳兰性德是多种矛盾的混合体:生为满族人,却痴迷于汉文化;骨子里是个文人,从事的却是武将的职业;身份显贵,心却游离于繁华喧闹之外,“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他是地道的满族八旗子弟,结交的却都是一些年长的汉族落拓文人,“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他娶得娇妻,琴瑟和鸣,却奈何转眼成烟;他仕途顺畅,却壮志难酬,孤独失意,受尽了命运的捉弄。
       纳兰的爱情道路更是崎岖不平,自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表妹被选入宫中,自此高墙隔阻,再无相见之期;等他终于能够放开心伤,娶得娇妻,却奈何美梦转眼成空,妻子因难产撒手西去;其红颜知已才女沈宛因为满汉身份的差异,两人也不能长相厮守。纳兰短暂的一生,几乎都在为情所苦。现在总算明白了那些诗人词人,一个个一生都是为情所苦,才写出如此美妙文字来,流传千古。
       纳兰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成就是在词上。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哀感顽艳却并不媚俗,感情简单质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广为传唱,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传唱饮水词”之说。只可惜我到今才读到他如此纯任性灵、纤尘不染,饱含着真情天然流动的纯真文字。
       纳兰,是一个奇特的男子,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有着一段极富戏剧色彩的人生经历,几乎拥有世间的一切,但独独没有快乐。他是情深不寿的最佳典型,生命短暂却拥有很多故事。他是古来难得一见情种,也是受尽造化捉弄的失意之人。翻开他的《饮水词》,满篇的“眼泪”、“伤心”、“惆怅”、“断肠”……,他用词章抒写自己所有的故事,一首首小词似乎信手拈来,却能引起读者内心深处巨大的波澜。每一句都动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浸染华贵的悲哀,抒写优美的感伤。
       透过他的二百多首词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一篇篇精彩的评论文章,仿佛看到了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词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
       乾隆读《石头记》的时候,曾说这写的就是明珠他们家的事,因此后人认为乾隆所言宝玉就是纳兰。这个说法虽有点根据,但却不然,纳兰辞世的时候正是其父明珠权顷天下的时候,并未破败没落,所以这个说法有误。后人形容纳兰是“翩翩浊世佳公子”,“别样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我更喜欢“不是人间富贵花”这个说法,从他的诗词中始终透露出一种悲凉忧郁的气质。纳兰文武双全,出生贵胄,更深得皇帝的赏识,若是一般人可谓无限风光得意。可是提到纳兰,总让我想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句诗,仿佛是站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过往的嘈杂也不能盖住他的悲凉,让天地都为他忧伤。他为何会如此悲伤,以至于英年早逝?我们作为后世之人已无从考究,野史里关于他悲哀的爱情经历或可察觉一二,但我不觉得举世无双的纳兰是纯粹因为多情而亡故,其品性也决定了他即使站在权势的颠峰,也如同一盆从世外空谷搬入喧嚣花市的幽兰,终因无法把自己变成一棵符合环境要求的花木而凋零离去,极强则辱,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或许,纳兰这种人是不该存在这纷纷俗世的,他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种完美:慧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暂,但绝不黯淡失色、绝不逐世沉沦。
       阅后这一部最经典,最精彩,意境最优美的《纳兰词典评》,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触,感叹自己发现它太迟,羞愧于自己的浅陋,被誉为“国初第一词手”,至今才知晓。
       《纳兰词典评》真是一部好书,缠绵清婉,为当代冠。读他的词,清新婉丽,态如其自道所云,便如品一杯纯香四溢的香茗,甘甜无穷,值得一阅和收藏。
 
       作者简介:
       赵玥,女,业余文学爱好者,喜欢旅游、摄影、艺术和写作。多次在《文化宣南》文学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并先后在《中华精英》《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华文月刊》《中华文化》《世界财经》等多家杂志上发表个人散文作品。目前已发表的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文艺评论等作品250余篇(首)。
责任编辑:赵 玥
万众一心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