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为中欧合作带来新机遇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于洪君 时间:2023-07-18
导读:
始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数字经济,目前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经济运行方式,同时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向更高发展阶段快速迈进的最重要驱动力之一。


始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数字经济,目前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经济运行方式,同时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向更高发展阶段快速迈进的最重要驱动力之一。换言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经济发展要素、重构经济增长潜能、重整世界经济结构、改变国际竞争格局、再造人类文明进程的最关键性力量之一。
我国1994年全功能加入国际互联网,不仅标志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全面开启。自那时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许许多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新技术、新概念、新业态,日益紧密地融入到我国经济发展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一个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全面注入并改变所有传统产业的中国数字经济体系,进入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期。2012—2021年间,我国的数字经济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在GDP中的占比由21.6%上升到39.8%。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问题。早在2000年他在福建工作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数字福建”的经济发展新理念。2003年他在浙江工作时,又提出了“数字浙江”的经济发展新构想。2012年学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密切跟踪世界经济变革进程,就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地做出了一系列安排和部署。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整个数字经济建设,取得一系列骄人成果,我国经济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目前,我国的数字经济已经居世界第二位,电子商务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额长期处于全球第一位。与数字经济相联系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不断成长、不断优化、不断壮大。到2022年底,我国经济总量为121万亿元人民币。数字经济占了50万亿左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我国西南地区三省一市的数字经济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显著成就。
在重庆,近年来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幅达16%,比GDP平均增速高出9.9个百分点。到2020年,重庆数字经济总量已达8435亿元,同比增长15.1%。到2022年底,数字经济在城建、政务、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预计到2025年底,重庆的数字经济规模将达1万亿元,数字经济将成为重庆市打造“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的主要推动力。
在四川,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均取得积极成果。2022年,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建设已经启动,已建和在建的标准机架数据中心超过90个,总机架数量达到27万。全省认定的数字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4100多家,省级企业中心100多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4324亿元,同比增长6.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0%。全省数字经济规模为1.6万亿元,居全国第九位。成都市已经跻身于全国数字经济城市50强。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四川数字经济总量将超过3万亿元,在GDP中的占比将达43%。
在贵州,由于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省呈现出数字产业功能加速壮大并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数字经济增长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增加值占GDP的37左右。目前,该省正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文件精神,努力为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抢新机,大力开展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目前该省的工作目标是,坚持做大规模、做优结构、提升质量并重,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数字产业创新、数字融合创新、数字基建创新、数字治理创新、数字生态创新。通过制订新措施,形成新路径,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建立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主导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融合进程整体进入高级阶段。
云南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同样相当活跃,前景同样相当可观。截止2020年底,该省数字经济总量为1348亿元,同比增长13.6%。2022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当年,该省数字经济经营主体达35.6万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同比增长52.6%。目前,云南正在全力推进“数字云南”建设,强化数字赋能作用,以场景应用为抓手,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协同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持续增添新动能。
总而言之,我国西南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各级政府积极引导、核心产业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治理以及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有机统一等共同特点。但另一方面,各省市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数字经济认识不到位、政策措施不配套、人才培养不得力、部门协调不得法等短板。
从世界统一性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全世界的经济数字化进程息息相关。早在2015年,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主旨讲话中就明确表示:“我们愿意同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2016年中共十八届政治局第36次集体演习时,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基于这一重要思想,在同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向与会各方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发出了共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倡议。为践行数字经济合作倡议,2022年6月,在我国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金砖国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
当前,中华民族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于全面复兴的伟大目标,前所未有地接近于世界舞台的中心,而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阻止中国和平发展。在这样两种趋势相互交织,彼此激荡,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和复杂的特殊条件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掀起了以对华技术封锁为核心内容的停供、断链、脱钩、去风险的反全球化逆流。受此影响,欧盟对华政策也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倒退,履履挑战中国的安全与主权,冲击中国核心利益。就连双方的经贸往来与务实合作,也面临令人忧虑的严重考验。中欧历经千辛万苦达成的全面投资协定,因欧盟方面冻结批准程序而无法生效,就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突出例证。
中国与欧盟的发展道路不同,社会治理方式不同,价值观体系也不同,但双方没有根本性的地缘政治冲突,也没有不可调和的国际战略冲突。中国始终认为,中欧双方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应当共同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方向,共同捍卫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合作的国际关系准则。我们始终认为,中欧之间互利合作的机遇大于挑战。
最近一段时间,习近平频繁会见欧盟和欧洲国家领导人,明确而充分地表达了中方对于巩固和发展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开放性原则和建设性立场。面对当前中欧关系险象环生的复杂局面,习近平坚定表示:中欧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有着广泛战略共识、共同利益和深厚合作基础。中方将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欧关系,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合作创造有利环境。李强总理近日对德国和法国的访问,也充分展示了中方这一原则立场。他针对某些势力对中国经济技术发展,特别是中欧科技合作的恐怖,深刻而不无风趣地指出,我们从来没有感到使用欧洲技术产品有什么不安全!
目前,中欧双方仍然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无论在双边层面还是在多边层面,双方仍有许多合作的需求和空间。
今年第一季度,欧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5%,成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6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欧盟创新中心签署协议,决定在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共同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深入合作,为深化中欧科技教育合作探索新路径新经验。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应当成为中欧全面恢复友好交往、持续拓展互利合作的良好开端。
今年是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我们真诚希望,欧盟领导人和欧洲各国政治家能够摈弃冷战思维,实现战略自主,消除杯弓蛇影式的对华恐怖,放弃自寻烦恼式的对华戒心,与我们相向而行,共同努力,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质量,谱写务实合作与互利合作的新篇章。
包括四川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各省市,在拓展对欧经贸关系、开展人文交流对话、探索数字经济合作等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果和经验。在当前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经济的渗透性覆盖性锐不可挡、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势在必行、数字治理任务因而极为繁重的新形势下,包括四川在内的西南各省市,可努力研究借鉴欧盟和欧洲主要国家的相关经验和做法。同样道理,欧盟和欧盟各国也有必要认真观察和思考包括中国各地,包括四川和西南地区各省市发展数字经济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超越社会制度差异,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治理模式之争,寻求人类社会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之道与有序治理之术,应当成为中欧务实合作、长期合作的一个崭新领域和一个重要选项。
责任编辑:于洪君

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