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时刻望鹏 实现高质量腾飞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梦飞 时间:2020-08-27
导读: 摘 要 8月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中心区建设指挥部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继今年3月18日深汕合作区中心区正式启动建设后,深圳第10+1区这片热土高质量发展再加速的一个真实写照。 对奋斗在这片热土上的开拓者、建设者们而言,肩上更多了一
万众一心


 
 

摘   要

8月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中心区建设指挥部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继今年3月18日深汕合作区中心区正式启动建设后,深圳第“10+1”区这片热土高质量发展“再加速”的一个真实写照。

 

对奋斗在这片热土上的开拓者、建设者们而言,肩上更多了一份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深汕合作区将时刻“望鹏”、创新先行,与深圳一体化发展,保持深圳速度、深圳标准、深圳质量。“望鹏”是一种期望的表达,更是一种不放弃的倔强。

 

事实上,自2018年12月16日深汕合作区正式挂牌成为深圳第“10+1”区以来,这座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探路的新城区终于穿过迷雾,揭开由深圳负责全面建设管理的新华章——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汕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传承深圳质量、标准、速度、精神,复刻深圳基因,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加速实现与深圳政策贯通、交通互通、资金融通、人才畅通、民心相通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逐步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老区变特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和现代化滨海智慧新城。

 

更顺了

“特区带老区”实现跨越发展精彩蝶变

 
 

7月8日上午,深汕合作区发展史上再添大喜事——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检察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深圳第“10+1”区体制机制调整再迈坚实一步。

夜晚,从高空俯瞰,粤港澳大湾区一片灯火辉煌。在湾区最东端、距离深圳东部边界60公里处,便是深汕合作区。

468.3平方公里陆域,1152平方公里海域,50.9公里海岸线,这里山、林、海、岛、河、湖、湿地、温泉全域要素汇聚,是大湾区核心城市向东拓展辐射的战略节点。

这座新城从一开始就为改革而生。2011年春天,广东省委、省政府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启以“飞地经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试验,也开启了特区带老区实现跨越发展的精彩蝶变——从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到生机勃勃的产业集聚区,从对口帮扶的产业转移园,到现代化滨海智慧新城。

根据要求,深汕合作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建设各项工作,把这片区域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并大力推动深汕合作区体制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

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要求按照世界一流标准,高质量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深汕合作区,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

今年以来,深汕合作区坚持党建先行示范,基层党建工作正加速与深圳一体化发展,全区四镇108个党组织2519名党员组织关系已完成成建制划转,镇村党支部已全部纳入深汕合作区党组织管理体系。


同时,在深圳市委组织部统筹部署以及深圳10个区(新区)大力支持下,“1+4+6”党群服务中心结对共建工作正稳步推进中:全区首个党群服务中心先行示范点——深汕湾科技城党群服务中心投入启用;首个以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村级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田寮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启用,大力探索具有深圳标准、深汕特色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

全区11个区直机构、5个市驻区机构、6家区属国企已实现履职。2019年深汕合作区首次纳入深圳市公开招考工作范围,面向全国公开招考公务员28名、选调公务员50名。创新队伍管理,累计向全国25个省份、国(境)内外259所高校招聘行政事务员467名。

深汕合作区的“特别”之处,还体现在设置了与深圳各行政区同样完善的公检法系统:深圳市公安局深汕特别合作区分局、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检察院已揭牌成立,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筹备工作加紧推进。

伴随区直、市直单位的履新,事业单位的设置开始逐步完善,目前,全区已提请成立包括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在内的14个事业单位。

更强了

高端产业“纷至沓来”GDP增速持续领航

 

8月18日上午,深汕合作区时尚品牌产业园彩旗飘扬,深圳珑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正式落成。

“深汕合作区非常适合珑璟光电发展,辖区日益完善的营商环境吸引我们落户扎根。”企业董事长马国斌告诉记者,他们将原有在深圳的生产厂产线整体搬迁至深汕生产基地,在国内率先实现阵列光波导量产和批量供货,推动衍射光波导核心技术产业化。

这仅仅是深汕合作区不断集聚高端产业、加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案例。

深汕合作区坚持重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规模集聚项目“三个优先”,重点发展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机器人等产业集聚之势已初现。

2019年是深汕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为深圳全面建设管理的第一年,辖区GDP较前一年增长23.1%,这个增长率是深圳平均增速的3倍,位列全市第一。

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区已实现供地产业项目89个,其中82个来自深圳,计划总投资超49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900亿元,预计达产年税收67亿元,将提供6.3万个就业岗位。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巨人肩膀上谋划未来的深汕合作区,正以“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为发展理念,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为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具有深汕特色的产业体系,为尽快打造成为东深圳硬体创新中心增添强大动力。
截至目前,全区先后开展了包括50平方公里中心区、小漠湾文旅创新小镇、滨海地区、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等4次国际咨询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顶级设计团队参与。同时,该区努力把握与深圳市区的“同”和“不同”,创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力争成为全市制度创新探路的“尖兵”,加快实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

按照“一中心四组团”产业空间布局,深汕合作区的五大组团正同步发力建设
中心组团规划打造政务服务区和高端商务区。2019年4月,作为深汕合作区东西走向产城融合发展轴上重要城市节点,位于中心区内的华润置地赤河广场成为了新城首个“城市生态休闲会客厅”。2020年3月18日,深汕合作区中心区建设暨望鹏山公园宣告开工。

站在东部组团的支点——厦深高铁鲘门站,只见蓝天与碧绿一体,山海间高铁呼啸而过。在这里,一个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剑指全国最大的机器人小镇正喷薄而出。目前,这里已纳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和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之一,成为了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集聚区。
八月桂香,小镇首发项目——深汕湾科技城早已顺利封顶,同时,也引进了华睿丰盛、科卫等11家实体企业;储备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中航联创等20余家优质企业。13个已引进项目总占地面积达29.25万平方米,总投资74.68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92.48亿元,年税收约2.12亿元。位于该片区的深汕海洋智慧港、百安渔港等重点项目也正加快建设中。
在念好“山海经”,打响“文化牌”的南部组团,小漠国际物流港和小漠湾文旅创新小镇加紧建设。作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先导性基础性项目,小漠国际物流港将成为深圳港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为粤东核心海港枢纽及综合性海港商贸区。项目一期规划建设两个10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和一个5万吨级工作泊位,年吞吐能力可达450万吨。小漠湾文旅创新小镇将基于深汕合作区优质的岸线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该区“城市厅堂、艺术殿堂、创业学堂、度假天堂”。目前,文旅创新小镇内的香山文化公园已进场施工。
西部组团的鹅埠片区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先进产业集聚区,72家供地产业项目落户,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深圳威视数据中心的进驻,已助推这里纳入广东省级首批大数据产业园。
在打造“深汕心脏”、守护“城市绿肺”的北部组团,深汕合作区正依托科教大道打造科教创新发展功能轴,依托赤石河“一河两岸”打造滨水特色景观带,以圳美绿道和创智路为依托打造沿山生态发展带。

更快了

“新基建+5G”加速与深圳一体化发展

 

路通财通,基础设施是民生命脉,也是发展动脉。

目前,深汕合作区内116条(段)规划道路同步规划、分步实施,总长约270公里,预计投资535亿元。其中,已建成通车道路28条(段),总长约75公里。

2019年底,总投资超100亿的深汕大道、科教大道、创新大道等骨干路网接续开工建设。区内首个ppp项目全力推动建设,不断织密新城公路网。

时速350公里的广汕高铁加快建设,时速350公里的深汕高铁今年开建,全区“三港四站”“四铁五高”“五横六纵”内外骨架路网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与深圳半小时、广州等珠三角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

深汕合作区始终坚持产城并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水、电、气、电视、公交、通讯等城市基础配套服务已实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

147米高的特区建发·东部新时代已封顶,211米高的上海绿地集团深汕绿地中心正加快建设,248米高的深投控创新中心正加快建设,两个四星级酒店已投入使用,两个五星级酒店正在装修,“深汕高度”乃至广东粤东地区的天际线不断被刷新。

深汕合作区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一直处于先发状态,较早成立区属国企新型智慧城市设计运维平台——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用智慧化手段探索解决新城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的痛点与难点问题。

截至目前,深汕合作区已率先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作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深汕合作区在数据中心领域更具先发优势,如今,在入区企业——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内,20个机房模块、5万台以上的服务器高速运转,为华润集团及其他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此外,深汕合作区正打造46万平方米的深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基地,重点发展成熟的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

更美了

逐步打造田园都市、都市乡村

 

作为深圳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深汕合作区是深圳先富帮后富打造的精准扶贫5.0版本。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深汕合作区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截至目前,全区依然在奋力坚守和巩固“零感染”“零疑似”的双零成果。

与此同时,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深汕合作区已启动乡村振兴“百日攻坚冲刺”行动。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2019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345-187工程”工作方案(2019—2020年)》正式印发,加快推动全区34个行政村,5个社区,187个自然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实施,全区的187个自然村被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保护开发类村庄8个、提升发展类村庄55个、迁建合并类村庄76个、城镇转换类村庄48个。

今年上半年,深汕合作区全域以“八村示范、全区整治”为基础,以特色精品村为远期目标选取了八个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特色”原则,高标准建设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其中包括党建文化特色村——田寮村、少数民族特色村——红罗畲族村、文化创意特色村——南香村南君寮小组、古城寨特色村——云新村新寨村组等。以此加速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努力打造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田园都市”“都市乡村”。

 
 

更幸福了

家门口享受深圳高端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

 

9月1日,深汕合作区首个深圳标准的学校——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将迎来首批深汕学子;全区首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深耕村内的公办幼儿园将于年内交付使用……

展望未来,一张深圳第“10+1”区民生事业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科教大道作为深汕合作区打造教育小镇、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功能集聚轴,将串联起深汕高中园、职业教育城、特色教育城、大学教育城,形成集“产、学、研、管、用”于一体的国际科教走廊。

今年4月,深汕合作区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职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建深职院深汕校区,并计划2022年完成建设。今年7月,深职院深汕校区已进驻深汕科教走廊,校区建设办公室已正式揭牌。
深圳规划建设的四大高中园之一的深汕合作区高中园进展迅速,其中3所公办普通高中建设用地将沿科教大道选址,占地面积约23.6公顷,计划在2023年建成。作为深汕合作区第一所高中,深汕高级中学(南山外国语学校深汕高中部)已完成部分前期招标工作。
深圳五大名校中唯一的一所民办学校——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校深汕特别合作区分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深圳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等办学主体也已开展项目选址、规划调整等前期筹备工作,高标准谋划开办全区首座本科大学。
住房方面,深汕合作区已构建“双六十”人才保障体系,即:在全区住房供应总量中,公共住房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将占比60%,全力打造育才引才留才的温馨港湾和生活福地。目前创业村、开元大厦、生活中心人才住房已投入使用,深耕村、深乐村、深颐村、海逸村(一期)等10549套人才住房正加快建设。并在鹅埠、赤石、鲘门三个片区核心位置,规划了临安里、临邦里、临富里和临泰里四大公共租赁住房社区。
医疗方面,深汕合作区以100天的“深汕速度”实现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的立项、规划到封顶建成。经过一年试运营后,近期即将转入正式运营。全区首个三级综合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医院力争在年底前开工建设,规划床位800张。
为让辖区居民享受深圳标准的公共出行服务,今年5月21日,深圳第“10+1”区首批纯电动公交车投放运营,首批标准化充电桩同步正式投入使用;全新的公交线网覆盖全区四镇34个行政村、5个社区,深汕人的出行告别无公交历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公交”。7月30日,全区首批纯电动出租车正式在厦深铁路鲘门高铁站试运营,新城绿色低碳交通建设又迈坚实大步。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表示,加快深汕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系统工程。体制机制调整以来,面临的目标任务前所未有,能力考验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全区上下不忘初心、时刻望鹏,持续聚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改革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转化融合,以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以改革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深汕开拓者、建设者将继续秉承深圳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让深汕人民群众享受和深圳一样的公共服务,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深汕力量。与此同时,作为打造区域协调发展“飞地经济”深圳实验的“深汕样本”,深汕合作区也将成为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

撰文:陶清清 邹呈娣 孟子荷 胡腾方

转载自《南方日报》A20版

来,一起点亮深圳!看特区今非昔比

 






 

福田区

 
 
 
 
 
 

罗湖区

 
 
 
 
 
 

盐田区

 
 
 
 
 
 

南山区

 
 
 
 
 
 

宝安区

 
 
 
 
 
 

龙岗区

 
 
 
 
 
 

龙华区

 
 
 
 
 
 

坪山区

 
 
 
 
 
 

光明区

 
 
 
 
 
 

大鹏新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

 

【统筹】甘雪明 曲广宁

【制作】刘越亚

【素材来源】深圳市地图集

责任编辑:梦飞
万众一心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