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地区专栏 > 广东 >

广东东莞常平镇袁山贝村--强化党建引领促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纪亚珂 时间:2023-05-18
导读: 记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袁山贝村强化党建引领基石,推动文化经济发展,加速乡村振兴步伐。
万众一心
       新年初始,走进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袁山贝村,这座富有历史底蕴的新农村,听取老人们讲述这个村落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让它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所感染。看到“以孝为先”的品牌村落文化,老人们慈祥且充满幸福的微笑,年轻人激情昂扬的精神面貌,承先辈筚路蓝缕,打造“孝德文化强村”2022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感受着村里2020年10月就已经成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成果和开展的特色文化活动,秉承了村党委领导班子“有阵地、有机构、有队伍、有制度、有标准、有特色、有实践”的党建智慧和建设标准,极大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明生活需要,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追溯历史踪迹 精神源远流长
       据记载,袁山贝村始祖袁祖寿(字雄生,号东阳)于宋末(公元1149年)从温塘迁来沙贝(即员山贝),立村员岭(即围岭)。该地原有刘、叶、高、尹四大姓居发,东阳公去世后,其子因生活环境影响,被迫迁至大岭山颜屋村谋生。其后,由于刘、叶等大姓械斗频发,东阳公后人重回员山贝定居。一百多年后,袁氏子孙兴旺,家族日益壮大,其他姓氏人口日渐减少,或迁居别地,或归并袁姓,员山贝成为了袁姓村落,建国后改名为袁山贝。
       2019年4月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千袁氏后人齐聚袁山贝村东阳公纪念公园,举行袁山贝村立围870周年祭祖庆典,追思先人的丰功伟绩,加强宗亲联谊,同时让广大海内外乡亲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
       袁氏宗祠、文昌阁、厅房等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的古老建筑座落村中,成为日常供氏族宗亲祭祀、集会、读书或休憩之用。其中,袁氏宗祠是族中根之所在,位于袁山贝村北门路,是供奉始祖东阳公和各坊先祖神位之所。承桃追远,永铭祖恩是袁山贝村修建宗祠之旨!宗祠稳固,始祖东阳稳坐其中,佑族人长治久安,是袁氏族人的共同夙愿,袁氏精神源远流长。
       袁山贝村位于常平镇西南约3公里处,西端与大朗镇水口村,大并头村,围坑村接壤,东北与金美村毗邻,东与还珠沥一河相隔。辖区总面积为5.72平方公里,下辖分社有东刘屋、上刘屋、北门巷、大围、南门、新围、大岭、新地园、荔枝墩、崩江等,共10个分社。户籍人口4129人,外来人口约3万人。
       “一方江水养育一方人”,寒溪河作为“母亲河”一直伴随我们村度过871个春秋,看着我们茁壮成长,从一道道由人走出来的路,变成了高标准建设的环镇路、圆山路,贯穿全村;从一片片荔枝园,变成了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一所所学校;完善的工商医疗配套,加上袁山贝村“三区一圈”的规划建设,让袁山贝村从贫穷中走了出来,从工农结合的传统农村变成集农业、工商业、房地产业的新型综合农村。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稳中求进促发展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2023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1+1+9”和市“1+1+6”工作部署,围绕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村的各项工作事业全面推进。
       筑牢战斗堡垒,发挥党引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规范支部管理和建设。把小区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整体部署,成立豪苑广场党支部和誉景名居党支部两个功能性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在核酸检测、人员流调、重点区域管控、重点场所值守等工作中英勇奋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止、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镇经济稳增长工作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能力提升,建强先锋模范队伍。加强教育整顿、督查检查,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主动学习,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采用线下集中研讨、在线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专题学习教育,召开学习研讨会、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多元化开展贯彻二十大精神学习会,营造崇尚学习、追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谈话提醒工作,警示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党风廉政这根弦,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深化为民服务,彰显基层组织温度。以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为契机,结合主题党日,联合住建局、农村商业银行、中国电信等共建单位党支部,开展“党员点亮微心愿”、走访慰问困难户、反电信诈骗宣传等惠民活动,结合驻点走访工作,深入企业工厂车间,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困难,并组织开展“纾困二十七条”等政策宣讲活动,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稳增长工作难题。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袁山贝村返村旅居香港及海外华侨极多,其总人数与家乡人数不相上下,是常平镇有名的侨乡之一。八十年代前,袁山贝曾有过相当长一段辉煌的历史,三十多年一直是常平的龙头,各项事业及经济的发展均一直处在全镇的前列。“袁山贝菜芯”、“袁山贝糯米糍”,风靡港九;“咸刺青”、“包芯菜”,饮誉东瀛;国务院总理李鹏曾到过袁山贝视察;各省、市到袁山贝参观的代表络绎不断:亚、非、拉、欧及大洋洲等国际友人的足迹遍及袁山贝的乡间村道。
       为了做好集体经济组织的日常管理,袁山贝村积极制定及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及实施细则》,把村规民约作为村务管理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将股(村)民的福利待遇、老年人福利、学生奖学奖励等等细节不断完善加强,将精神文明、道德品质、环境、治安、交通、文体、企业、流动人口管理等内容整理。在常平镇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引下,成立了党群服务中心,修订了“1+9+n”工作制度,细化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日常管理工作方案,让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有法可依,运行更加阳光透明,促进集体经济日常运行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民生工程、便民工程有效运行,营造一个平安,幸福,和谐,美满的家园。
提升基层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多样发展
       过去一年袁山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开展活动86场,活动小组115节,活动涵盖关爱困难群体、教育文化、红色文化传承、组织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包括定期的长者生日会与长者素食健康养生活动等特色活动;此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盘活扩大我村龙队、凤队、少年醒狮、红歌队等文化队伍,让社区内的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参加镇举办的特色文化活动,并且屡获嘉奖;村内组织举办贴近群众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让新时代文化工作更富活力、更有成效:
       一、袁山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为村内长者开办特色文化活动,例如:每月一次的长者素食健康养生活动,每季度一次的长者生日会,此外还定期为慰问村内长者,开展义诊和健康饮食生活讲座,提高社区长者的对自我健康的认识;
       二、袁山贝村举办全村性的各类比赛、展览、汇演等大型文体活动主要有:暑期夏令营文艺表演,元宵节活动、篮球赛、村史展览(常年开展)等;
       三、袁山贝村文化广场周围经常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主要有:广场舞队表演,企业员工减压活动、不定期播放电影等;
       四、袁山贝村每年还开展各类培训班,主要有:村妇女学校及婚育学校定期对全村妇女开展的法律、卫生、科学细识等细识讲座;党支部定期开展的党员理论知识培训讲座;村委会聘请有关专家对村民进行政策法律、职业技能等培训讲座;妇联不定期与辖区学校合作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这些培圳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广大村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整体素质。
       依托常平镇家庭文化协会、袁山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新媒体的特点,抓好、抓紧、抓实上级部门部署工作,做好基础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积极以开展家庭文明为主,打造一村一品牌特色活动;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积极为村民群众开设特色活动,提升村文化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利用不同媒介持续推送最新的政策与资讯,做好人民的传声筒。


攻坚克难勇前进 凝心聚力定信心
       受经济下行大环境及疫情影响,2022年的经济运行继续放缓,村组集体经济影响较大;2023年经济开始全面复苏的一年,凝心聚力、迎难而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提升末端执行力大会精神,加强基层干部职工的执行力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健全党建引领重大任务落实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营造“跑马争先、狠抓落实”的干事创业氛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加大对闲置资产的盘活力度。
       三、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深入开展反诈宣传和反诈劝阻工作。
       四、紧盯严格监管不放松,全力做好安全检查全覆盖工作。
       五、扎实推进“双百”工程。积极发挥驻村的“双百”社工深入我辖区了解群众的困难需求以及宣传惠民政策,结合“民生大管家”品牌以及莞爱慈善驿站(莞爱081站),为困难群众解决身边的“小急难”问题,给予兜底性、补充性的帮扶,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六、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工作部署,积极为村民群众开设特色活动,提升我村文化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我村精神文明建设。
       七、持续加强“六乱”整治,优化人居环境。
       八、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精神,全面把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凝心聚力、奋勇前进,推动经济的全面复苏,为全面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东莞城市副中心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纪亚珂
万众一心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