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部署,筑牢防线!道滘迅速推进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
来源:道滘融媒 编辑:胡晓珊 时间:2025-07-25
导读:
7月24日上午,镇党委书记陈涛带队开展蚊媒传染病防控督导工作,动员全镇上下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全面打响蚊媒传染病防控攻坚战,守护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在中集项目现场,督导组实地检查工地卫生环境以及应急物资准备等情况,详细询问蚊

7月24日上午,镇党委书记陈涛带队开展蚊媒传染病防控督导工作,动员全镇上下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全面打响蚊媒传染病防控攻坚战,守护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在中集项目现场,督导组实地检查工地卫生环境以及应急物资准备等情况,详细询问蚊虫孳生地清理、定期消杀频率、药物使用规范等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深入了解该工地在防蚊灭蚊宣传、员工防控意识引导等方面的举措。
陈涛指出,此前持续降雨,部分低洼地区存在积水,极易滋生蚊虫。当前正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各单位必须压实属地责任,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督导结束后,我镇立即召开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工作会议,对各项防控措施和关键环节进行再部署、再落实。
会议指出,目前全省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疫情呈现出多地多点多源、局部聚集的态势,当前东莞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显著增加,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会议强调,全镇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严格落实属地属事责任,筑牢群众健康防线;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同时进一步落实重点场所环境卫生整治,清理蚊虫孳生地,有效降低蚊媒密度;要加强宣传引导,凝聚群防合力,坚决打赢蚊媒传染病防控这场硬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名字源自坦桑尼亚土语,意思为“让人弯腰屈背”。光看这描述,就知道感染了它能让人痛到直不起腰!
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南美洲、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如巴西、印度、法属留尼汪岛、泰国、马来西亚等。
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当前或既往有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国家及地区
二、中招是什么症状?
感染了基孔肯雅热,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突发高烧:体温可高达39°C+。
明显关节疼痛: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
皮疹:常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
可伴有头痛、肌肉疼痛、疲劳、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数患者会在1~2周内康复,但部分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能会经历长期关节疼痛的折磨。极少数情况下,该病会导致出血、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三、怎么传播?
伊蚊(俗称花蚊子或花斑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出现时间:一般在白天,高峰在上午7~9时、傍晚4~6时。
✎传播链:
伊蚊叮咬病人→病毒在蚊子体内增殖2~10天→炼成“终身毒蚊”
毒蚊叮咬健康人→人体内潜伏1~12天(一般3~7天)
最终高烧、关节痛袭击人体!

四、怎么预防?
核心战术:灭蚊!防叮!
1.清积水!清积水!清积水!(重要的事说三遍!)
经常容器“抄家”行动:定期更换花瓶、水养植物盆中的积水(每星期至少1次)!
废品“断舍离”:瓶瓶罐罐、旧轮胎、泡沫箱、外卖盒……要么扔掉,要么倒扣!
犄角旮旯“大扫荡”:空调外机托盘、饮水机底盘、遮雨棚凹槽……这些隐秘角落,定期检查!
沟渠“保畅通”:检查并疏通房前屋后排水沟、地漏,确保畅通!
2.做好个人防护
穿着防护衣物: 尽量避免在蚊子活跃的时间段(上午7~9时、傍晚4~6时)出门;外出时要尽可能选择浅色长袖衣裤和袜子,减少皮肤暴露。
正确使用驱蚊剂: 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使用含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儿童、孕妇选择专用产品。
完善居家防蚊: 安装纱窗纱门,进出及时关门,阻挡蚊子入室。睡觉时挂好蚊帐,安全使用电蚊拍或灭蚊灯。
五、万一中招怎么办?
1.及时就诊: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请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早治早康复,小心关节痛总缠身。如近期有到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记得告知医生。
2.做好个人防蚊,避免病毒传给家人或朋友。
责任编辑:胡晓珊

地区专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