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地区专栏 > 广东 >

国庆节重庆合川乡村见闻:袁桥村陈兴飞夫妇的振兴答卷

来源:未知 编辑:李荣烽 曹继选 时间:2025-10-03
导读: 编者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奏响改革开放强音。四十余载风雨兼程,20份中央一号文件为三农发展擘画蓝图。从农业连年增产到农村换新颜,从农民腰包渐鼓到乡村活力迸发,政策的暖阳始终照耀着田野。2025年国庆,我们走进重庆合川铜溪镇袁桥村,对话生
万众一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奏响改革开放强音。四十余载风雨兼程,20份“中央一号文件”为“三农”发展擘画蓝图。从农业连年增产到农村换新颜,从农民腰包渐鼓到乡村活力迸发,政策的暖阳始终照耀着田野。2025年国庆,我们走进重庆合川铜溪镇袁桥村,对话生于改革开放前夕的陈兴飞夫妇——他们是时代变迁的亲历者,更是乡村振兴红利的收获者,在这片故土书写着“粮满仓、果满枝”的幸福答卷。
     无农不稳,无商不活。为践行中央“三农”工作要求,捕捉乡村振兴中的新脉动、新图景,《世界财经》杂志于2025年国庆期间,专程赴重庆市合川区铜溪镇袁桥村开展基层探访。以“随机走访、实地感知”的方式,我们走进村民陈兴飞的“兴飞小院”,记录这位新型农民的生活蝶变与奋斗成果。
    清晨整装启程,驱车近一小时便抵达袁桥村魏家坪。未曾提前告知的“突袭”探访,却收获了陈兴飞夫妇满含质朴的热情。漫步乡间,道路两侧绿树成荫,香化美化的景致与国庆的喜庆氛围交织,让人沉醉于田园诗意。“这十年的变化,用‘翻天覆地’形容都不为过!”陈兴飞笑着打开话匣子,手指向院中平整的硬化路、墙角的动力电专线,“是党和政府把路修到家门口,拉了生产电、通了放心水,我们才能在70亩土地上做‘大文章’。”
    如今,陈兴飞对70亩土地进行立体化精耕细作:不仅牵手重庆西南大学探索规模化种植新路径,更创新构建“经济林+林下养殖+蓄水池渔业”的多元产业矩阵——福建柚果树连片成林,林下鸡鹅嬉戏、山羊肥硕,蓄水池既能抗旱保灌溉,又能养鱼添收益,真正实现“粮满仓、鱼满塘、果满枝”的丰收图景。“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靠科技和政策闯出路!”陈兴飞坦言,动力电专线破解了生产用电难题,思路一变,土地效益翻了好几番。如今,一家四口住进了投资百万的乡村别墅,成了魏家坝上最亮眼的“幸福地标”。

    采访当天,不少游客循着田园风光而来,兴飞小院旁的观景台成了新晋打卡点。站在这里远眺,龙游寺的古雅韵味与田园的清新秀美相映成趣。陈兴飞夫妇种的花果、养的禽畜,不仅扮靓了乡村底色,更将国庆的芬芳与喜悦送给了每一位游客。作为军属家庭,夫妇俩凭着一股勤劳韧劲,闯过创业路上的风风雨雨,日子过得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没有好政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两人异口同声,话语里满是对祖国的感恩,“祝祖国繁荣昌盛,全国人民国庆节快乐!我们在魏家坪,等着大家来做客!”
    
责任编辑:李荣烽 曹继选
万众一心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