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④│抗日名将曾生:大岭山上擎战旗
来源:大岭山融媒体中心、广东党史 编辑:蒋兵华 时间:2025-10-11
导读:
在大岭山这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热土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英勇的东江纵队战士和革命老区人民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他们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民族危亡时,他领导部队在大岭山擎

在大岭山这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热土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英勇的东江纵队战士和革命老区人民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他们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民族危亡时,他领导部队在大岭山擎起抗战大旗,以热血与忠诚在东江两岸点燃抗日烽火,同广大军民一道经受了战争血与火的考验。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让敌人胆寒的抗日名将——曾生。

▲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1910-1995)
曾生,原名曾振声,广东省惠阳县坪山乡人。1934年在中山大学就读时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革命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开始从事革命工作,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曾生、林平、梁鸿钧、邬强等率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大岭山地区,恢复东莞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开创大岭山区抗日根据地。
1940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淡淡月色下,一支70余人的队伍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穿行在南粤苍翠的群山之中,向东莞大岭山区挺进。
这支队伍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大队。得知自己的子弟兵回来了,大岭山区的群众纷纷拿出粮食、腾出房子,个个奔走相告:“老模回来了!”
“老模”,是东莞人民对当年英勇抗击日寇的抗日模范壮丁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前身之一)的称呼。看到这热情似火的场面,第3大队大队长曾生感慨地说:“乡亲们这么热情地支持我们,不管今后有多大困难,我们一定能在这里坚持下去!”后来,这支队伍以大岭山为依托,发展成为东江乃至华南抗日战场上的重要力量。
1942年,曾生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1943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称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大岭山指挥过百花洞战斗等多场对日作战,威震南粤。百花洞战斗的胜利是东江纵队坚决执行中央指示返回大岭山的第一场辉煌的胜仗,鼓舞了大岭山人民和部队的士气,粉碎了华南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后来,驻广州的日军华南方面军头目无奈地哀叹,“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据了解,东江纵队八年抗战,歼敌9000余人,部队发展到11000人,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为华南敌后抗战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多年战火的洗礼,曾生已成长为一名让敌人胆寒的抗日名将。
1945年8月15日,曾生被朱德总司令指定为华南抗日纵队代表,接受在广东的日军投降。曾生为东江纵队和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发展华南敌后抗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1947年3月任两广纵队司令员。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6月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秋任广东省副省长,1979年2月任国务院交通部长。

▲1983年11月,曾生等同志重访大岭山老区,和当年的堡垒户亲切握手交谈。

▲1983年12月,在东莞县大岭山抗日根据地黄潭村会见当年抗日堡垒户群众。

▲曾生、王作尧等回到大王岭,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干部会议室旧址,同老区群众一起合照。
新中国成立后,曾生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呕心沥血。改革开放后,曾生为深圳特区的改革发展到处奔走。1995年11月20日,曾生在广州逝世。
曾生将军的一生
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更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的鲜活写照
责任编辑:蒋兵华

地区专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