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玲:以养殖技术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中华卫视 编辑:邓有根 白七烨 时间:2025-01-16
导读:
中华卫视广西南宁讯: 在广西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陈伯玲的名字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拂过养殖业的每一个角落。他,一个从90年代便扎根农业、致力于种植与养殖的实干家,凭借对行业的深厚情感与不懈追求,不仅为广西百姓带来了健康美味的原生态养殖产

中华卫视广西南宁讯:
在广西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陈伯玲的名字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拂过养殖业的每一个角落。他,一个从90年代便扎根农业、致力于种植与养殖的实干家,凭借对行业的深厚情感与不懈追求,不仅为广西百姓带来了健康美味的原生态养殖产品,更为这片土地的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陈伯玲与养殖技术的结缘,始于2015年的一个偶然。那时,他从导师那里接触到了《百乐班》养殖技术,这项技术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深深种在了他的心里。他深知,这项技术若能在广西落地生根,必将为当地的养殖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于是,陈伯玲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探索与实践。他反复测试、不断优化,终于将这项技术完善到了极致,使其完美适配广西本地的养殖环境。

在陈伯玲的养殖场里,饲料配方是他精心调配的“秘密武器”。他摒弃了传统的化学饲料,转而采用玉米、稻谷、花生麸、大豆粕、麦麸等天然原材料,再辅以多种对人体和动物都有益的氨基酸成分。这种纯天然的养殖方式,不仅让养殖出来的牛、羊、猪、鸡、鹅、鸭、白鸽、鱼等产品肉质鲜嫩、肉香四溢,更让它们在口感上回归了60、70年代的纯粹与美好。更令人称奇的是,这种养殖方式的饲料成本相比传统养殖降低了整整一半,为养殖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

陈伯玲的养殖技术不仅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更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广泛关注。2024年8月份,他在广西扶绥县巴盆乡开展的养殖示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短短几个月内,周边的养殖示范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最初的一家迅速扩展到了五家。这些示范基地不仅成为了陈伯玲养殖技术的展示窗口,更成为了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火车头”。

在横州市六景镇竹标村,陈伯玲与退役军人的合作更是成为了一段佳话。2025年1月,尽管寒风凛冽,但陈伯玲与退役军人创业者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一起规划场地、搭建棚舍,陈伯玲更是亲自上阵,手把手地传授养殖技术和经验。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你们曾经为国家守护,现在让我们一起为乡村振兴而努力!”这句话不仅让在场的退役军人充满了信心和斗志,更让他们感受到了陈伯玲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厚情感。

然而,养殖基地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市场风险等挑战接踵而至。但陈伯玲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他四处奔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他邀请专家前来指导,组织养殖户进行培训;他更是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养殖户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养殖基地逐渐走上了正轨,第一批家禽也顺利出栏。

陈伯玲深知,科学养殖和科学管理是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他不仅传授技术,更注重帮助养殖户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从养殖环境的优化到市场销售的渠道拓展,他都一一指导、事无巨细。在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了科学养殖的道路,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

如今,陈伯玲的养殖技术已经在广西各地开花结果。他的目标是在广西108个县都建立起养殖示范基地,带动更多农户投身养殖行业。他深知,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他愿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对农业的热爱和对乡村振兴的担当。


陈伯玲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创新和奉献的故事。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广西的养殖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成果,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方向,他们正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责任编辑:邓有根 白七烨

上一篇: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2024】年表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关注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