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行业 >

扎根职教沃土 用爱绽放光华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李兴 时间:2021-06-28
导读: 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董事长杨红卫与她的职教事业
万众一心
       世界财经网讯:(记者 李兴)眉目间透着灵气,谈吐中闪耀智慧,一袭合体的红衣以及始终挂在脸上的微笑,让人倍感亲切而温和——这是杨红卫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温婉而娴静、优雅而谦和的人,却凭借过人的胆识、坚韧的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带领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留下一串铿锵有力的足迹。“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云南省首届教育功勋奖”“中国民办教育优秀个人奖”“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之星”“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云南省“三八”红旗手“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腾讯2018年度教育行业领军人物”“十大风云滇商人物奖”“云南省社会扶贫先进典型”……这一系列荣誉,是对杨红卫赤心忠胆办教育的肯定,辉耀着杨红卫打拼近30年创办职业教育的荣光。
杨红卫老师
艰苦奋斗中萌发希冀
       1992年6月,受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的鼓舞,在大学任教的杨红卫与同在大学任教的丈夫孙澄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从教学岗位上走出来,自筹资金,投身民办职业教育事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民办职业教育,要直接面对来自资金、办学场地、设备设施、教职员工、生源保障等等各方面的困难,可谓举步维艰。
       开弓没有回头箭,杨红卫老师和丈夫孙澄决定的事情,即便有困难也要迎难而上。1992年10月,杨红卫老师与丈夫孙澄克服重重困难,到当时还是昆明偏远郊区的北教场部队和昆明经济干部学校租赁几间部队老旧营房和教室办学,“云南教育科技培训学校”诞生,首批招生200多人,主要以大中专自考辅导、技能培训、成人高中为主。.并与云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设自考教育培训。
最初的校园(位于校场中路26号)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杨红卫老师回忆那段时间时说,为了节约成本,她经常白天与工人一起粉刷教室墙壁,晚上带领员工到街上张贴招生广告。为了招生,她两年跑遍了云南省16个州市,还到过7个省市。在一次前往普洱招生途中,她乘坐的长途大巴发生了车祸,杨红卫双脚受伤,同行的老师建议她返回昆明治疗,可她硬是一瘸一拐地挺到了招生任务完成。回首往事时的轻描淡写,掩不住杨红卫及其团队创业的艰辛。正是杨红卫及其团队不畏艰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努力和坚持,才有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职业教育事业的稳固基础。
       杨红卫老师说,机会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1995年5月,“云南教育科技培训学校”更名为“云南省经济管理学校”,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教学需求,学校除了在云南教育学院租赁了22间教室外,还另租赁了650平方米的部队闲置营房用作教学用房,使学校的教学专业达到了10个,几个教学点的学生达到了1000人。通过不懈努力,学校初步构建起以普通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沟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立交桥”模式,拓宽了办学路子,扩大了办学规模,积累了办学经验。
       只要奋斗不止,梦想终将照亮现实。1998年8月,云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海源校区初步建成,自此学校结束了租地办学的尴尬局面,杨红卫的职教事业有了新起点和可供立足的大本营。2003年12月,学校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部)级中专学校。2004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同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启用“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校名。201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评审批准升格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完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应用技术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标志着杨红卫职教事业也将从这里驶入快车道。
201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
以爱育人焕发蓬勃生机
       杨红卫老师将“厚德尚行”作为办学校训,始终坚守“以爱育人”的办学初心,用平凡的爱成就毕生所系的职教事业。她认为,要办好教育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力和亮点,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成长成才的信心,让他们学习生活得更加充实和精彩,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稳、更出色,让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改变命运、享受美好生活。
       爱,既是情怀,更是付出。从创办学校那天起,杨红卫老师便庄严承诺:“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近30年来,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旗下学校每年都要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数百万元学费。此外,每年还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5%的资金用作专项助学基金,建立翰文教育新生奖助学金及特困补助、制度,落实贫困生学费减免,开展勤工俭助学等项目,以全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对新生入学开设“绿色通道”。办学近30年来,杨红卫老师始终信守承诺,旗下学校从未出现一个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情况。 
翰文奖学金
杨红卫老师关心别人总是多于照顾自己,有了好东西,总会与优秀教师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分享。杨红卫对老师的爱,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不断改善教师福利待遇。在她的倡议下,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建立起“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文化留人”的机制:随着旗下学校的持续发展,上调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向一线教师倾斜,名利机遇让一线教师优先,学习培训让一线教师参加。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还建设1000多套教师公寓,配齐家具、厨具、家电,让教师能够拎包入住,有效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杨红卫也豪迈表示,“办教育就是做情怀,我们不断努力奋斗,目的是要让教职工都能享受到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及旗下学校发展带来的红利”。
       2019年,安宁市决定在职教园区建设云南互联网科技产业园,其中包括双创示范园区和人才社区。虽然从未涉足地产行业,但杨红卫老师敏锐地意识到,该项目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职员工都大有裨益,最终通过公开招投标,如愿拿下该项目。如今,该项目正按预定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建成后将引进3000名硕士以上高精尖人才,每年可至少扶持1000名毕业生在产业园创业就业,从而有效形成教育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对于住宅区,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为尽可能降低成本,杨红卫大到整体规划、户型设计,小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要与专家一起反复研究论证、不断优化。她公开表示,要最大限度让利给广大教职员工,让教职员工住得安心、舒心、省心。杨红卫老师通过董事会研究决定,在所有住房低于市场价10%卖给教职员工的基础上,还根据教职员工个人在集团或学校的工作年限和贡献,享受董事会设立的住房补贴基金。这笔基金额度高达7000余万元,覆盖面包括负责后勤与物业的保安、清洁工,部分教职员工的住房补贴基金甚至可以享受到房价30%的优惠。大家深有感触地说:“董事长可是给我们发了一个大红包啊!”
平凡中拿出耀眼的成绩单
       办学有蓝图,探索无止境。在创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的基础上,杨红卫老师提出聚焦学校教育主业,探索集团化办学道路。2018年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发展的基础上创建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2019年与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创建云南理工职业学院,2020年依托集团办学资源创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形成“一本两专、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并实现从高等职业教育向基础教育的交汇纵深发展。截至当前,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旗下有三所高等学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云南理工职业学院,一所普通高级中学: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旗下学校占地1300余亩,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几万人。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办学的硕果,既彰显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体现在质量内涵的持续提升。杨红卫老师提出检验学校是否合格的三个重要指标是:政府认可、市场认同、学生认准。要求旗下学校确定战略发展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政产学研用”产业链,实现行业产业企业协调育人机制;根据市场需要推进课程改革,按照“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项目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根据学生喜爱提升校园环境,修建网红餐厅、打造网红图书馆,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的需求,等等。
       现在旗下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如: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被评为全省应用型本科转型示范高校,“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民办高校41位;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7%以上,连续10年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发挥特色、频现风采,仅2020年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获国家级项目奖项11项、省级项目奖项12项,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获国家级项目奖项1项、省级项目7项,云南理工职业学院获国家级项目奖项1项、省级项目9项;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的“蜜思优蜂”“建垠生物”项目相继斩获第五届、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在云南省教育厅发布的2020年度省属民办高校办学情况年度检查结果中,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是唯一评定为“优秀”的民办高校……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团队“建垠生物”
       杨红卫老师和她的职教事业虽然誉满云岭,但她仍清醒地知道,路犹远兮!与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制定的“树职教典范,立百年名校”的愿景和发展目标还有距离。从表象上看,职业教育是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其最终要求是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学生们都能拥有出彩人生。但是,看似简单的结果,却离不开繁复的过程铺设,辛勤的汗水付出。我们坚信,以杨红卫的坚韧毅力和实干精神,立志成为云南省内应用型大学的典范,跻身全国优秀职教集团行列的目标指日可待。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作为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掌门人”的杨红卫老师说,她还有一个梦想:要用奋斗创造美好明天,用实干撑起翰文教育未来,走出一条更为广阔的“特色化、精品化、职业化、国际化、应用型、区域性、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多元复合发展道路,用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责任编辑:李兴
万众一心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