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 > 游记 >

我与中国的世界遗产五台山之行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赵玥 时间:2022-10-25
导读: 那一世, 转山不为轮回, 只为 途中与你相见。” 早在很久前, 读到 仓央嘉措这首诗歌, 意境优美 、文字 冼练的诗歌把美丽 、神秘 、若隐若现 的藏传佛教的一些思想 、意趣给我们 做了通俗动人的演绎和展现 。这就是 仓央嘉措这位让人“叹人于此, 总茫
万众一心

缘起五台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早在很久前,读到仓央嘉措这首诗歌,意境优美、文字冼练的诗歌把美丽、神秘、若隐若现的藏传佛教的一些思想、意趣给我们做了通俗动人的演绎和展现。这就是仓央嘉措这位让人“叹人于此,总茫茫”的藏教诗人的浪漫情歌。而这位神秘的第六世达赖喇嘛,相传后世就在五台山隐居。也许,五台山下,那青衣黄卷孤灯下的老僧人一生都在抱守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许那些褪色的青袍下隐藏的故事,和那众多五台游记攻略中所描写的东台看日、北台映雪、中台观石、南台赏花、西台望月,已是许久前我就已萌起的对五台山的一种诗意浪漫。
       对五台山充满朝拜的遐想,缘于一位朋友家乡五台山,常听她娓娓而谈五台山的灵验和清凉之处,也早已在一些相关宣传介绍中对五台山略知一二。对五台山这座四大佛地之首的神山,心生向往,却一直未能登临造访。
       佛家常说“机缘”二字,放在这一世、这一年、这一月、这一日,佛祖知道我终会去观览,也许这就是我与五台山早已缘定的一种“机缘”吧。
前往五台山
       4月28日,浴佛节。这一天清晨,我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了向往已久的五台山之旅。我带着虔诚的心,心往五台山,可以说是蒙佛祖菩萨赐缘,很开心!
       车窗外的阳光很灿烂,大巴车在高速路上飞驰而行,我的心情已随着窗外的阳光而飞舞。车进入山西境内,窗外映入了山峦,瞬时一种久违的亲切之感荡漾于心,仿若看到了家乡的山峦。春日的山峦映着点点青翠的绿意,虽然还未一片春意盎然的灿烂之春,但迷漫在烟雾中的群山以及粉白相间的山花,隐隐约约在眼前跳动,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眼中的山西之景。我原以为山西是苍凉的,没有想到竟有着我家乡般美丽的群山环抱,由衷地让我对山西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青睐。
       车在去往山西五台山的路上一直奔跑着,我渴望着见到期盼已久的五台山即刻映入我的眼中,遐想着五台山是一个古木参天、静谧、辽阔、高远、圣洁、禅院深深、僧侣络绎不绝的寺院。遐思中,下午两点左右,车很快到了五台山南门进山口。啊!一片空旷的新建的进山门停车场气势宏伟,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这座名山佛教胜地的重视。虽然地上的草坪还没有春天的气息,但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天空湛蓝,顿觉神清气爽。
       买了进山门票,坐上车直奔山门而去。下车后随同朋友进了普寿寺,映入眼中的是一个不大的寺院,很安静。有意思的是,天空中忽然传来鸟鸣声,澄澈的蓝天中一只黄雀唱得动听而富有节奏,伴着风铃声在风中奏出优美的旋律,此时此地,仿若神明的使者,我心情又是一阵愉悦。直到她的歌声和身影再也无处找寻,我拍拍身上的尘土,身轻气爽。跨进寺院的那刻,虽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好,但它的安静足以让人感到这是一方纯净的清凉佛门净地,世间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从未有过的安宁,片刻在心里升腾,第一次感受到了佛门净地的圣境。
       在普寿寺安置好住宿后,随同朋友到了大雄宝殿,脱鞋走进殿堂,地面冰凉,曲膝俯首跪听老和尚的法会,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和尚端坐在大殿里,清瘦的面容焕发着熠熠神彩,哄亮的声音传授着佛门禅悟:佛家的人生三境界,前世、今生……
       我静静的聆听着,仿佛白色的佛塔,星罗密布的玛尼堆,随风飞舞的经幡,梵音、白云,静修止、动修观,止与观之间,佛意绵绵,又似乎已是千年万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佛门禅院,聆听佛家高僧的禅悟,受益匪浅。

拜财神庙
       听完老和尚的法会,我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了财神庙。这是一个很小的庙宇,映入眼前的是一些佛像卖品,我仔细地观赏着那一蹲蹲碧绿的佛像,真想一掷千金买一蹲回家供奉着。所有佛像中,最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弥勒佛,像袋鼠一样的大肚子,笑容可亲。在那出售这些佛像售品的正是朋友的同学,有幸得到了她同学赠送的一个挂佛,我很开心。在朋友同学的带领下,我们去拜财神,我虔诚地点燃了香火,焚上了一柱香,许上了心愿,并在铜墙壁上贴上了钱币。拜完财神庙,我们前往五爷庙。

拜五爷庙
       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与其源远流长的传说故事、生动的佛教哲理有关,我早想亲眼目睹五台山五爷庙的香火,于是终于有幸来到了这里。
       五爷庙俗称叫万佛阁,位于塔院寺山门东侧,院落不是很大,但是远近闻名,听说许愿特灵,所以一年四季,日日香客不断。拜佛许愿讲究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时间。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五爷庙香火最旺的时候,从凌晨零点开始,拜佛许愿的人就挤得水泄不通,听说等候排队的人有时达几公里长,火热程度难以想象。
        4月28日这天下午天色已近黄昏,可惜没有看到叩拜五爷热烈壮观的万众香客场面。五爷殿与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相依为邻,寺内苍松掩映,香烟缭绕,缭绕的香烟仿佛把这里的天空笼罩了层层薄雾。庙前开阔的大停车场上,停放着数不清的大小车辆。无数旅游团队的导游呼唤声、讲解声,声声入耳。
       步入寺内一睹与戏台相对的五爷殿座北朝南,古代称“五龙王殿”,不知何年,人们把五龙王称为“五爷”,把“五龙王殿”称为“五爷庙”。殿内五爷的两尊座像,一尊木雕、一尊铜铸,皆情态严肃安然,五爷身后依次供奉着龙父龙母,大龙王、二、三、四龙王,殿前过厅摆放着封建时代帝王赐予的半副銮驾。据传说,五爷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农历5月13号,是五爷的生日),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而许愿烧香敬佛之人在愿望达成之后,也常来五爷庙还愿,点上一折戏讨五爷欢心。
       就整个五台山而言,这里也是最世俗化的地方,世间的任何脸谱也皆能在此观看完,不愧是演戏说唱的好地点!五爷庙原为塔院寺属庙。规模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布局完整,是五台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目前是香火最旺,许愿最灵的寺庙。相信您要是去了五台山,一定会被五台山独有的佛国风情所吸引,五爷庙的故事一定会时刻萦绕在您耳旁。


显通寺
       第二天,睡到中午时分,在普寿寺第一次吃了庙里的斋饭。吃斋饭很有讲究,大家排队入坐,相互间不允许说话,以动作示意添饭菜,将碗往前推表示要添加饭菜,吃完之后用水涮过的碗要喝掉,不允许碗里有剩余的饭菜。虽然斋饭很简约,但却很好吃,深深体会到佛门净地的清净和简朴。
       在普寿寺吃完饭后,走出庙门坐上出租车前往显通寺。被蓝天和群山环抱的五台山,在阳光下镶嵌了一道道金边。远处荒寂的山坡在蓝天白云下逶迤绵延,像一条条在原野上昂首奔驰的巨蟒,又像一束束飘逸的彩带。天空中不时掠过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忽高忽低、忽上忽下的迎风展翅,不一会儿便欢快地在天空中飞逝而去。
       下了出租车,步入显通寺,首先出现的是一座下层为石碹洞、上两层为木构建筑的高大钟楼,石洞的门楣上,刻有“震悟大千”四个大字。顾名思义,是说浑厚悠长的钟声,能把大千世界震彻得醒悟过来。大铜钟悬挂在显通寺的钟楼内。这口钟铸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钟身高8尺,钟口边缘呈莲花瓣形状,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为什么不铸成一万斤呢?这是为了忌讳皇帝“万岁”老爷的“万”字。这口钟名叫幽冥钟。钟的外部,铸有楷书佛经一部,共一万余字。因为敲击时钟声绵长,传播深远,所以人们又把此钟叫做长鸣钟,也称为长命钟。这口铜钟是五台山寺庙最大的钟。而显通钟声,历来是五台山梵宇佛国的一个标志。
       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寺内院落重叠,树木交荫,苍松翠柏,肃穆安宁。全寺占地面积43700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400多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布列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7座,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建筑样式各异,多带宫廷建筑色彩,堪称明清寺庙建筑的典型。
       大文殊殿是显通寺的第二重大殿,重建于1746年,系木结构建筑。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各寺庙均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大文殊殿内供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是显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内供着三世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西为阿弥陀佛,东为药师佛;两旁有十八罗汉像;背后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面对诸佛,我一一叩拜。
圣山塔院寺
       叩拜完显通寺诸佛,迎着午后灿烂的阳光,我们乘车前往塔院寺。四月的五台山,虽然还是一片冬天的萧瑟,但绵延的山脉和远处忽隐忽显的寺庙,在山间显得那般的逶迤。
       出租车停在了塔院寺旁,一座白色的大白塔矗立在眼前,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的巍峨雄伟。塔门前有一池清澈的潭水,更加衬托出塔院寺的美丽与清凉。
我们沿着一条石块铺就的小路,穿过一个侧门,从一个偏门进入了塔院寺的大雄宝殿。塔院寺在显通寺的南边,仅一街之隔,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也是五台山十大寺庙之一,因其内有一全国最大的白塔(高56.3米)而被称作塔院寺。
       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气魄雄伟。在五台山众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为著名,也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塔院寺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因释迦牟尼舍利塔即藏式大白塔,造型优美,加之处于五台山的中心台怀镇,四周分布着寺庙,所以它便成了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台山的标志。
 
       塔院寺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5600平方米。全寺有殿堂、房舍120余间,大体上可以分为左、中、右三个院落。入口有两处,一处是万佛阁旁的南正门,一处是显通寺钟楼下面的东门。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白塔、藏经楼,以及禅堂院、文殊发塔院和山海楼、伽蓝殿、祖师殿等。
       大白塔下转经的人们虔诚的在转经桶前一圈圈地转着,许着自己心中的愿望,我也随着人群找了一个间隙插入了转经桶的行列中,手触着冰凉的黄色转经桶,那一刻许下了心中的愿望。仓央嘉措的诗:“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阅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在耳边萦绕,深深地震动着我的心灵深处。转经筒上的碑记已经被转经的人们抚摩的模糊不清了,但络绎不绝的人群为了心中的愿望而一圈又一圈地转动着经轮,我也依约转了三圈,希望心中的愿望能实现。
 
       转完经筒,我虔诚地跟随朋友步入大雄宝殿,殿中供着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像,两旁是十八罗汉像。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景标清汉”匾、乾隆皇帝写的“揽妙曼云”匾、嘉庆皇帝写的“尊胜法幢”匾,均挂在大雄宝殿内。在大雄宝殿内每尊佛像前均双手合十叩拜并捐赠了功德箱。
       大白塔北侧藏经楼,在大白塔的后面。藏经楼,又叫藏经阁或大藏经阁,是一座二层的楼房,面阔五间,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迦叶佛等佛像九尊。正中门顶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乾隆皇帝御笔绝句一首:“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
 
       在大白搭东侧,还有一座高两丈余砖构文殊发塔,外抹白灰,通体白净,状如宝葫芦。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金发,就藏其中。大白塔底坐碹洞里有佛足碑。石碑上所刻佛足足印长1.6尺,宽6寸,足心有千幅轮相和宝瓶鱼剑图,十个足趾有华纹字。
       据下部碑文解释,释迦去世前站在一块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见到此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玄奘取经时,把这佛足印也拓下带回,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明万历壬午年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养在大白塔下。寺内现存其它蒙、藏、汉文各类碑记数十通。
 
       五台山塔院寺还与中国革命的领袖们结下不解之缘。寺内方丈院中,至今还设有毛泽东路居陈列馆。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砚台,桌子前面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方台上放有大盒,上架一只铜茶壶。后院东跨三间,左右两间分别是周恩来、任弼时当年路居住室。
       逛完塔院寺,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太阳渐渐西下,金色的余辉罩着整个塔院寺。
殊像寺
       离开塔院寺,来到殊像寺,也时近六时,也是我在五台山两日叩拜的最后一个寺庙。
       殊像寺原名殊祥寺,地处台怀镇南,坐南向北,占地6420平方米,背依中台顶,面对梵仙山,左有般若名泉和瑞相公园,右为深幽迷人的凤林谷,寺内寺外,绿树成荫,花繁叶茂。其中文殊大殿上供奉的文殊菩萨骑狻獏真容像和五百罗汉悬塑具有极高的价值,是名扬海内外的“文殊祖庭”,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并称为五台山的“五大禅处”。
       我簇拥在人群里走近殊像寺。只见人声鼎沸,各地云集而来的善男信女们、僧侣们在殊像寺各大殿点的周围地上摆满了“卍”字佛灯,文殊殿内里的高僧们领着世人高声诵经,佛乐悠扬,梵唱悦耳,整个殊像寺一派佛国天堂的欢乐场景。随着人流我走进旁边的佛缘堂敬香,我双手合十文殊殿,浑身放松,脑子里把一切思绪凝固,默默地聆听僧众们的梵唱。在梵音中,我忽然感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吸收我的身体,我的身体好像逐渐变得空明起来,最后连梵音等一切声音都消失了。我低着头,眼前的一切都仿佛虚化了,身体好像随梵乐飘浮起来,心里感到无比的惬意和舒坦,渐渐地我仿佛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我静静地享受着这美妙的感觉,诵经毕,朋友拉拉我的衣角,将我拉回了现实。时也华灯初上,星星点点的灯光,将五台山的各寺庙点缀得更加雄伟壮丽,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殊像寺。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景点没来及去叩拜,大朝拜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台,以及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的菩萨顶均未来得及叩拜,希望以后有时间了再去一一叩拜。
       在五台山旅游,随处可见迎风飘扬的经幡。每个庙宇的屋征云,其红象征火,其黄象征地,其绿象征水和木。教徒们相信,印满经文和图腾的经幡每飘动一次,就等于向上天传送一次经文和祈祷。因此,每每见到经幡,我都会不由自主竖耳聆听。我不知道苍天在上是否也在倾听,这千万遍经风经雨的祈祷声。此行真是与佛有缘啊!
       被蓝天和绿色环抱的五台山,宗教和信仰简直可以说是五台山的氧气和水,不可或缺。未到五台山之前,我只在书中略知宗教之一二;去了一趟五台山,我才真正醒悟到:什么才是虔诚的信仰。
       这次五台山之行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相信在喧嚣的城市之间,依然有可供心灵休憩的地方存在。

责任编辑:赵玥
万众一心
上一篇:五·一行游峨眉山
下一篇:没有了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