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 > 游记 >

江 南 之 行

来源: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赵玥 时间:2020-04-07
导读: 烟雨江南, 水雾姑苏, 油纸伞抹不开的氤氲水乡, 丁香一样的姑娘愁结在雨巷……
万众一心
踌躇了很久的江南之行,一直想去看看那小桥,流水,人家;宁静, 优美,雅致。白墙灰瓦的建筑,还有那些垂涎欲滴的江南小吃,以及上海的外滩。借着国庆长假的机会,终于按捺不住向往了多年的梦想。
 
 

 
第一站 上海
秋高气爽的十月里我来到了上海,住在了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上的一家酒店里。
上海这个建在花园里的现代化城市,或许可以如此形容她,她是如此美丽、时尚、辉煌。当然,上海最美丽的景色就数外滩的夜景了。
外滩是这座东方大都市最著名的景观, 它是上海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它是中华民国繁荣时期的代表,也曾经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大都集中在这里,它也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此外,还有西方大商贾的高级俱乐部——上海总会, 还有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等。在19 世纪后期,外滩的许多外资银行在被誉为上海的“财政街”或“东方华尔街”的外滩建立了。 因此,外滩成为了鼓励财政投资的场所。上海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 全长约 1.5 公里。东临黄浦江, 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 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以及江滩、长堤、绿化带,乃至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
国庆在外滩游玩的人群亦是络绎不绝。夜幕降临的时候,形状各异的摩天高楼上的灯光都亮开了,金茂大厦、香格丽拉大酒店楼顶上闪烁的霓虹灯犹如女皇的王冠,灯火阑珊,美妙的外滩呈现出迷人的风采。我见过山城重庆的夜景,山连着山,星星点点,似乎与天际相连,但外滩的夜景更让人着迷。黄浦江上来往的船只都由霓虹灯装扮起来, 像宫殿、像龙船, 每一艘船都形状各异, 变化万千; 黄浦江也变成了一条流动的丝带,江两旁高高低低、各式各样的高楼如镶嵌在丝带上的钻石。这些钻石中最耀眼的就数东方明珠电视塔了, 塔呈圆锥形,由上下两个球体组成, 中间由钢架支撑着。夜晚的东方明珠格外显眼,两个巨大的球体灯光闪烁迷离,不断变化着七彩的颜色,非常美丽。晚风习习挤在外滩捅挤的人群中,欣赏这美丽的夜景,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上海是快乐的天堂,上海是时尚的翅膀,上海是放飞梦想的地方,在不一样的城市体验不一样的味道。总之,上海外滩的夜景太美丽了。
 

 
第二站 苏州
第二天,一早去了上海火车站, 等候12 点的高铁开往苏州,上海到苏州很近, 25 分钟的车程就到达了。一下车我们便坐上出租车去往市区,第一次印入眼帘的苏州,街道虽然不是很宽,但很干净,整个城市绿化很好。在工人文化宫下车后住进了苏州植园饭店,苏州植园饭店坐落于美丽的苏州古城区,是经典的都市花园式饭店,环境优美,历史悠久,享有盛名。地处商业圈中,名胜古迹围绕四周,交通十分便利。安排好住宿后,我们便去盘门三景,感受苏州历史文化。
 
 

 
盘门三景
很多年没有坐过三轮车了,感受一下乘坐人力三轮车,三轮车师傅带着我们穿梭在白墙灰瓦的苏州胡同里, 很是惬意。“ 白砖黑瓦” 的格局,虽然建筑很有些年头了,远看斑驳的很,但见惯了千篇一律的城市高楼, 突见苏州胡同里这样雅致的庭院,忽让人心生雅致之感。院内种着翠竹,惊起了驻足在翠竹上的几个鸟雀,深觉住在这个庭院里的人家生活得平淡而幸福。
迎着凉爽的秋风,三轮车师傅把我们送到了盘门三景。被誉为“阖闾八门”之一的盘门。隔着一个时空遥遥对望,古朴凝重之感扑面而来。
盘门位于苏州城的西南角,古运河之畔。由瑞光塔、盘门水陆古城门、吴门桥, 此三者构成“ 盘门三景”。苏州盘门是以瑞光塔、钟鼓楼及长廊、丽景楼、盘门水陆古城门、吴门桥等这些古迹为背景而建设的园林式景区,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
进入盘门,五子胥的大宅,那是一个很大的园子,里面有炮楼,有花木掩映的亭台楼榭。举世闻名的瑞光塔便第一个映入眼帘。瑞光塔建于三国吴赤乌四年 (公元 241 年),重修于北宋 (公元1004 年) ,是一座七层八面的砖木混合结构的水利塔。塔高 53.57 米, 是盘门景区的最高建筑。而之所以建塔七层,是因了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一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得。
瞻仰完瑞光塔,循着脚下略显狭窄的盘门古道,跨进钟鼓楼。耳畔时或传来声声钟响。这钟声,隐隐然, 悠悠然,低沉而雄浑,与游览的胜景同步,旋响旋止,复旋起旋落。几乎每走几步,似乎盘门的每一棵苍幽的松柏深处都会传来这“铛、铛、铛、铛”的钟声。这钟声,一波接一波。一波一波地,摇漾着沉潜与幽静,给人以梦回唐代“夜半钟声”的幻觉。这低沉雄浑的钟声,使得我悠闲的脚步也变得庄重起来。循着脚下的盘门古道,仿佛倏忽间时空倒转,循着钟鼓楼里的晨钟暮鼓,悠扬的钟声仿佛要向全天下播告历史的悠长以及光阴的易逝。
越过瑞光塔,绕过钟鼓楼,步入楼后的长廊。整条长廊呈一池三岛的格局。走在古色古香的长廊上,可以远眺对面的吴中胜景:丽景楼。
丽景楼的外观是仿照南昌的滕王阁而建。飞檐重阁。三间三楼。底部筑有 3.15 米高的高台。楼底面宽 11 米, 进深 7.8 米, 底层建筑面积达280 平方米。丽景楼气势雄伟,姿态秀美,是游人赏景、品茗、休闲、小憩的好去处。走在钟鼓楼后面的长廊,远眺丽景楼胜景,有心旷神怡之感。辞别丽景楼,来到盘门水陆古城门。
苏州的盘门水陆古城门是目前我国唯一保留的水陆城门。始建于公元前514 年。为我国春秋时期吴国“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由春秋吴国宰相伍子胥所建。据今已有 2500 余年的历史。城楼气势雄伟,蔚为壮观。走进盘门水陆古城门,在下面远眺城楼上高挂“水陆萦迴”的巨额牌匾, 以及城墙四围迎风飘扬的吴国大旗, 似乎能清晰地感受到当年吴国春秋争雄的霸气。
陆城门分内外两重。内外两道城垣又构成长约20 米的方形瓮城。古时战守,诱敌至内城下,名曰“请君入瓮”;再从城上放箭、坠石,则宛如 “瓮中捉鳖”,全歼入侵之敌。内城门北面左侧,有一条坡度约为20 度的城墙跑马道,直抵城墙顶上的一座由巨砖铺成的宽阔平台。
 

 
盘门城楼的正前方,架着三尊土炮, 由此可窥见昔日吴都的战时风貌。如今战火已息,盘门水陆古城门已然失去抵御功能,而成为今人登临览胜、抚今追昔的旅游胜景。站在盘门城楼上,能看到整个陆门、水门、瓮城的全貌;还可望见不远处的吴门桥。吴门桥造是苏州市区现存最高的一座古代石拱桥。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 (公元1084 年)。吴门桥造型端庄秀丽,属水乡特色的大型单拱桥。
立于盘门古城楼上,凝神遐思。不经意间,耳畔便会隐约传来钟鼓楼的声声钟响。铛、铛、铛、铛……, 低沉而浑厚的晨钟暮鼓,给人的心神以一种安定和沉潜的力量,既幽远, 又宁静。这钟声,一波又一波地,摇漾着旅行者脚下的盘门胜景。铛、铛、铛、铛……,钟声一波一波地摇漾,复一遍一遍地敲打。2500 年的苏州盘门,2500 年的历史。我想,无论是风景还是历史,两者恐怕都经不住这钟声一波又一波地摇漾。而旅行者的心灵,亦随着这悠扬浑厚的钟声, 在足下的盘门景区里,一遍又一遍地萦回。
逛完吴门桥,去坐了姑苏船,第一次坐在江南的乌蓬船上,船娘轻轻地摇着手中的船橹,哼唱着悠美的渔家小调,感受着“吴音软语”,久久驻足,不愿离开。
在这十月秋高气爽的节日里,逛完盘门也是黄昏时分,盘门优美的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领略了一堂苏州古老的历史文化课。
走出盘门我们坐上出租前住地休息后,晚上前往苏州最繁哗的商业街——观前街。
 
 

 
观前街
观前街位于苏州市区,是清朝时期的百年商业老街,街上老店名店云集,名声远播海内外。早在 1982 年就设置为步行街,是全国最早的商业区步行街。因其地处玄妙观前而得名,迄今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区域内商业繁荣,名店云集,不少店铺已逾百年历史。古迹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以其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吸引国内外游客。
20 世纪30 年代,观前街商贸业繁盛,并一直辐射至太监弄与北局。今有小公园,四周皆巨层毗连,国货商场公司、茶肆、酒家、戏院、影剧院、大旅馆等无不具有,成为苏州有名的娱乐区,它的繁华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在观前街里有很多名店,比如“ 太监弄的得月楼”、“ 朱鸿兴面馆”。苏州观前街大商场里面还可以看到苏绣,尤其是双面绣,绣得很精致。
“三万昌”是观前街上比较出名的茶庄,里面卖的碧螺春茶据说是来自苏州东、西山等茶叶原产地。喜欢喝茶的朋友在这里买茶叶是个不错的选择,相对来说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走在繁华的苏州步行街上,踌躇了十年的苏州之梦,我终于来了,亲临在观前街头。曾经因为经年前的一个梦想让我寻梦而来,伴着对苏州充满无限的幻想和热情,如今已时过境迁,物事人非,唯有那条苏州真丝长巾一直伴随着我多年。当我真正地来到苏州, 漫步在人头攒动的繁华街头,一切并没有应约梦中那抹惦念多年的牵挂。我的梦碎了,所有的故事与梦想都在刹那间搁置,十年的梦由此划上了句号……
 
 
寒山寺
10 月3 日,一早便来到向往已久的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 (公元502-519 年),距今已有 1400 多年。占地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 余平方米。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 改名寒山寺。1000 多年内寒山寺先后 5 次遭到火毁 (一说是7 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 (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一踏进寒山寺,眼前便呈现碧瓦黄墙, 一片绿树丛荫。寺内曲径通幽,松柏葱翠。远远就听到阵阵悠扬的钟声, 绵绵不绝地回荡在寺院上空,经久不绝。我们弃寺内众多古迹与名胜,直奔位于藏经楼南侧的钟楼而去。钟楼是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 造型别致,轮廓优美。在钟楼敲了三下大钟,许上了愿,瞬间洪亮悠扬的钟声欢快地从钟楼飘出,像跳动的音符,悠远和谐,算是到苏州寒山寺来了一趟,功德圆满。
旁边的导游告诉我们,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 108 种烦恼, 只要闻钟声,便可“烦恼清,智慧长, 菩提生”,所以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信士云集寒山寺,在聆听钟楼传出的108 响钟声中辞旧迎新祈求平安。
转身走出钟楼,瞬间淹没在寒山寺如织的人流中。寒山寺里非常值得一看的是,历来文人名家抄录的“枫桥夜泊”石刻,陈列在寺内碑廊,时代不同,书体各异,写的很有韵味。清朝俞樾用行草抄录张继枫桥夜泊一诗的石碑,是寒山寺的镇寺之宝,竖立在钟楼外面,游客在此,都要驻足拍照。
有寺庙,就有钟。钟在祠庙里是一件寻常不能再寻常的佛器,只是在寒山寺,钟是绝对的主角。走在这座新建的祠里,满耳都是低回的钟声, 绵绵不绝。
枫桥,寒山寺夜半的钟声,那流传了千年的故事,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而声名远扬。千百年来,凡是来苏州的游客,都要来枫桥领略一下它的诗情画意。
江南水乡名城苏州,有桥约300 多座,而被诗人墨客吟诵最多的是枫桥。因而,明朝诗人高启1336-1374) 在《枫桥诗》中不无感慨地写道:“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其实,枫桥只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唐代,据推断距今至少已有 1200 多年的历史。古时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设护粮卡,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故名为“ 封桥”, 后因张继的诗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七言绝句如今读来,仍然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清新诗意。那种穿越千年时空而来的钟声,不管你在什么地方,都会伴着一阵阵清爽的风,不经意间飘到你的耳边。
这座江南普通的小寺院的名字, 缘于张继的“枫桥夜泊”,而深入千万人的心。寒山寺成就了张继,张继的诗歌也成就了寒山寺,现在张继和寒山寺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 中国文化的符号。
寒山寺和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等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一样,都是缘于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而闻名于世。这是诗歌的奇迹,也是文化的奇迹。得益于中国文化的丰富的内涵, 这些建筑,像那些优美的唐宋诗篇一样,永存在人们的心里,成为人们心灵里永不退色的瑰宝。
 
 


 
拙政园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此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 年建成。因有江南才子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入气息尤其浓厚,处处诗情画意。园景典雅秀美、平淡简远, 朴素大方,与留园、颐和园、承德离宫并称中国四大名园。全园以水景取胜,水池周围亭台楼阁疏朗典雅,错落有致,格调古朴自然,是最能反映明代特色的古典园林。据说曹芹幼时曾在这里居住,《红楼梦》 中的大观园就是以拙政园为原形的。
走进拙政园的大门,首先印入眼前的牌匾蓝雪堂, 蓝雪堂取唐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园全景图, 北向饰翠竹图。
穿过蓝雪堂,矗立眼前的是“缀云”石,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 如云状, 岿然独立。导游说,“缀云”是为了把园子的风景挡住,让人产生想象。
站在园中放眼望去, 满眼的绿树、假山。导游说,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 平方米,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而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另有原住宅处于1992 年建成苏州园林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亦是中国首家园林专题馆。
东园, 明快开朗, 兰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是东园的主要美景。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所以因此得名秫香馆。秫香馆为东园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看起来非常古朴雅致,别有情趣。在一个隐蔽的树丛中,还有一个小亭子,它建在假山群上, 相传这里是小姐们玩游戏的地方。
进了中园,发现这里池塘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 主次分明。站在吾竹幽居亭,朝荷塘望去,看到了一座原本是在一千米以外的北寺塔。这是怎么回事呢?导游说,苏州拙政园当初在建造时就采用中国建筑独有的借景方式,在吾竹幽居亭中向西望去,可以见到远处的北寺塔。北寺塔成了此景的远景,使这一景富有层次,显得更加美丽。春、夏、秋、冬亭围绕着荷塘,坐在亭里赏荷,别有一番情趣。
西园里,用太湖石垒成的假山随处可见, 形态各异。静然耸立的假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体态婀娜,颔首浅笑,还带着几分羞涩呢。有的像高亢的雄鸡,沉睡的狮子,有的像两个神仙在下棋,有的还像一堆堆生姜,真是各式各样,形态万千。
 

 
穿过远香堂、见山楼,来到了卅六鸳鸯馆。这是一个西花园的主体建筑, 很精美华丽, 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 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 曼陀罗花即山茶花, 宜于冬、春。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 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 使得余音袅袅, 绕梁萦回。此馆环境优雅,陈设古色古香。主人在此宴友、 会客、 听曲、休憩。
拙 政 园 西部的盆景园和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陶冶情操,给绚丽的秋色更增添了几抹亮丽的色彩,园内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使素雅幽静的古典园林充满了勃勃生机。
我欣赏过春天一望无际的桃花海,看到过冬天孤傲顽强的红腊梅, 却从没看见过拙政园内十里飘香的桂花树。园内到处种的都是桂树,虽然已过八月桂花飘香,但园内仍能闻到满园的桂花香。
拙政园的建筑很精巧。无论是小桥、流水、凉亭、长廊、假山,处处流露出主人美轮美奂的设计和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手艺。
园林原本就是一门艺术,拙政园更是中国造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孔庙、秦兵马佣、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亦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也许比不上那些皇家园林的大气富贵, 可是它的惬意、温婉、细致,充满了江南的婉约味道。
到了人间天堂苏州,怎能不游拙政园。
游完拙政园时已黄昏,带着眷恋之情离开了拙政园,去了苏州最有名的酒店——吴宫泛太平洋酒店。走进酒店,装潢美轮美奂,古典与现代的设计风格浓缩了苏州园林的缩影。酒店拥有室内和室外的游泳池,室内游泳池环境舒适惬意,露天游泳池可尽情享受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多元化的文化美食亦让人极尽感官之愉……
 
 
第三站 梦里水乡——周庄
10 月4日,一早随团前往周庄, 沿途导游在大巴上给我们讲述着周庄的故事:“周庄的成名缘起于旅美画家陈逸飞。1984 年他的一幅以双桥为素材的油画,以12 万美元高价被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买下,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随后,这幅油画又被选为联合国首日封邮票图案。从此, 默默无闻的周庄名声大振,蜚声海外。
周庄的桥大大小小,林林总总, 十余座。其中最著名的非双桥莫属。双桥又名钥匙桥,它是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因为它的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形状酷似古时的一把钥匙, 故称其为“ 钥匙桥”。因其既横跨南北河,又连接东西街巷,因此成为古镇上最具特色的一座桥,自然也就成为古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必然地成为画家陈逸飞笔下首选的创作素材。画家用他灵动的笔楚,勾画出的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
 
 
沿途聆听着导游讲述以上故事, 以及沈万三、张艺谋《外婆桥》的拍摄故事等……”,不觉中很快就到了周庄。梦里水乡——周庄,我来了!
周庄,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每年都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游览, 我对周庄也是仰慕已久,借着国庆长假的机会,终于来到了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迎面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大牌坊,上面写着“周庄”两个字。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过大牌坊, 穿过一条宽阔的马路和沈万三水冢, 到了景区。那游人真叫一个“ 多” 字, 人山人海, 只看到茫茫人头攒动。导游给我们每人发了两个游花以防走丢,贴在衣服上作为标记。紧随着导游的小黄旗,挤在人群中一步一步艰难地的前往挪着步子,好不容易挪到了沈厅。
 

 
这座周庄最豪华的宅子,它是江南巨富沈万三的家宅。宅中十六幅精美的砖雕, 再现了沈万三传奇的一生。这“七进七出”的院落雕梁画栋极尽奢华,却难掩沧桑暮气,就像一位老人在感叹着光阴荏苒,富可敌国的沈万三生平种种显赫荣耀都被雨打风吹去,只剩下一道香浓味厚的“万三蹄膀”还让人回味着昔日的繁华盛况。在他的宅中参观见识了江南大富豪的生活踪迹,有幸地摸了传说中的“ 聚宝盆”, 沾沾财气。由于游人太多,沈厅很大,房间也很多,没能逐一细看,匆匆抢拍了几张照片。
随着导游走出了沈厅,购买了周庄的特产“万三蹄”、“阿婆菜”。
 
 
周庄的河很有特色,河本身并不是很宽,但沈厅、张厅、澄虚道院、迷楼、叶楚伧故居、怪楼、全福寺等几乎所有景点都分布在这条河的周围, 另外还有双桥、富安桥、贞丰桥、太平桥等古色古香的桥横跨这条河,河上有游船,游客租上一条,就可以由当地人划桨,乘船在这条河上游上一个来回,这些船夫都穿着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服装,边划还边唱着当地的民歌。
游过沈厅已近晌午,导游带着我们走进一家饭店,我向服务员打听周庄特产莼菜和鲈鱼,也想效仿一回晋时大文学家张翰的“莼鲈之思”。但服务员说:“莼菜不好吃,有一种怪味。四腮鲈鱼现在是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吃不得。还是吃周庄名菜万三蹄吧,很好吃的”。
 

 
万三蹄是周庄的首选美食。据说是沈万三当年晋奉给朱元璋的。至此“ 家有筵席, 必有酥蹄” 就流传开来。点了两道周庄的特色菜, 量很大,菜也不错,很好吃。
吃完饭,导游把我们带到海天佛国这一景点后,就自行游玩,三点集合到汽车东站乘车返回。走进海天佛国,湖光水色衬映着黄瓦灰墙,颇有海天佛国之景象。拜完佛,时已13:00 点了,沿着水乡开始往停车场回程。
我们选人少的地方往回行走, 在无人的小巷中穿梭,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旁边某个人家的门会突然打开,走出几个穿着古代服装的人似的,历史竟然在这里神奇地轮回交错。
周庄给人的感觉很静, 四面环水,被称为泽国。在这里,小桥,亭台,楼阁;古宅,水巷和乌篷船,尽入你的眼帘。木质的小楼,古老的石巷被水和小桥包围着,悠闲的游人坐着小船,船娘一身江南绣姑的打扮,站在船头,轻轻地摇着手中的船橹,哼唱着渔家小调。小船在桥洞中漫漫穿行,水乡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尽收眼底。 我想,生活在这样的小镇上, 住上一段时间, 享受这里特有的宁静,应该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 周庄以它特有的建筑特色、风土人情吸引着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虽然过于浓重的商业气氛使周庄沾染上了一些铜气,但瑕不掩瑜,我相信只要去过那里的人,就一定永远也不会忘记。
 

 
周庄——就是我想像中的江南水乡,有我想像中的乌篷船,有我想像中的会唱渔歌的船娘……
我梦里的水乡,虽历经900 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依旧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座江南的水乡古镇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慕名而来……
 
结束语
10 月5 日,苏州行结束了,去往苏州北站的途中看到了养殖大闸蟹的扬澄湖,一望无限的湖水好清澈,出租车师傅沿途一直给我们解说着有关苏州的人文和发展。
国庆江南之行结束了,我的心愿也了结,对苏州的印象极好,苏州很有小家碧玉的感觉,苏州人民也都很亲善。十年来对苏州这个城市的牵绊由
此在心里划上了句号, 经年的梦圆了,青春时的热情和梦想随之也划上了句号。结束了对苏州的幻想和惦记,结束了曾经的牵挂,结束了一段留在心底最美好的记忆……
此次,江南之行永远成了我心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赵玥
万众一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五·一行游峨眉山
武汉加油
Copyright ©驰越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893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14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248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987号